總經理聽得目瞪口呆,幾乎難以置信地問道:“一個顧客僅僅來買個魚鉤你就能賣給他這麼多東西?”
“不是的,”年輕人說,“他是來給他妻子買衛生巾的,我就告訴他‘你的周末算是毀了,幹嗎不去釣魚呢?’”
大道理:優秀的推銷員不僅能滿足客戶的需求,而且能夠把握客戶的心理,刺激客戶的欲望,調動客戶的情緒,引導客戶消費更多的產品。而一般推銷員隻是按顧客的要求去做,卻不能主動的影響顧客。
失敗產品博物館
美國紐約有一個失敗產品博物館,展出8萬多件不受消費者歡迎的產品,這些“殘廢嬰兒”或因質量低劣,或因價格昂貴,或因款式不新,或因品牌不響而被消費者冷落、拋棄。令人感動的是,生產失敗產品廠家的總裁,總是滿臉虔誠地麵對“上帝”,向參觀者征詢投訴意見、建議和需求。據了解,美國每年推向市場的新產品有5400多種,而真正受消費者歡迎和青睞的僅占20%,可見,製造一些失敗的產品在所難免。
大道理:對企業而言,出現一些失敗產品在所難免,問題是,麵對失敗是文過飾非、遮短護短、高枕無憂?還是吸取教訓、找出病根?其實成功與失敗雖然是兩個截然相反的詞,但兩者並非是不可逾越。
“搶劫”風波
在美國某州公路上急馳一輛麵包車。這個州發生了水災,糧食緊張,麵包脫銷,到處缺貨。汽車走到半路上,被饑餓的人們發現,車子被團團圍住,人們搶著要買車上的麵包。
押貨員感到十分為難,說什麼也不肯把過期的麵包賣給這些人。這時,恰巧有記者跑來,探詢發生的事情。
他們一聽,覺得有趣,一方是急需購買麵包,一方是押貨員礙於公司規定,怎麼也不賣車上過期的麵包。
“不是我不肯賣,”押貨員說,“我們老板規定太嚴格,她規定不論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也不許賣過期麵包。如果有人明知故犯,把過期麵包賣給了顧客,一律開除。我要是把過期麵包賣給你們,我的飯碗就給砸了呀!”
他的話雖然能引起人們的同情,但怎麼能止得住饑餓者們往外直流的口水?
記者說:“先生,現在是非常時期,你就把這車麵包賣了吧,總不能讓這些饑餓者失望吧!”
押貨員無奈,靈機一動,以神秘的表情,湊到記者麵前說:“賣,我是說什麼也不敢的,如果他們強行上車去拿,我就沒責任了。”
“那豈不是搶劫嗎?”記者說。
“他們把麵包強行拿走,憑良心留下應交的幾個錢,豈不就不是搶劫,而是強買嗎?”
大家恍然大悟。片刻,一車麵包就這樣被強買光了。幾天後,這條消息便在報上詳細披露出來了。這家麵包公司的信譽陡然上升。
大道理:這樣的“作秀”不僅不應受到指責,而且應得到讚賞。做企業,就應該學會這樣“作秀”。
撲向槍口的狼
一隻狼被兩個獵人堵在一個“丁”字形的岔道上。一人端著槍在後麵,一人端著槍在前麵,狼被夾在中間。在這種情況下,狼本來可以選擇岔道逃掉,可它並沒有那麼做,而是迎著槍口衝了過去。
狼為什麼會如此“冒險”。獵人說:“狼是一種很聰明的動物,它們知道,隻要奪路成功,就有生的希望。如果撲向一人,可以向它射擊的就隻剩下一個了,而且剩下的這個人還會因為前方有自己的夥伴而不敢隨意開槍。反過來,如果選擇了沒有阻擋的方向,它將成為兩個獵人肆無忌憚的獵取對象,就是死路一條。”
大道理:企業經營不外乎“奇正之道”。奇並不等於莽撞和無理,它更需要企業家在危急時刻能冷靜、理性地看到奇妙功效,出其不意,而重獲生機。
鴿子的故事
一個工廠由於不景氣,很久沒發工資了,於是老板決定轉行經營飯館。他邀請了以往的客戶來吃飯,還給他們提供了優惠。
一個客戶對這個老板說:“你們廠以前不是搞鋁製品嗎。為什麼轉行了。”
老板說:“我們也是無奈之舉啊!總不能讓員工餓肚子呀。再說人都要吃飯,開飯館起碼能讓員工都有飯吃。”
這個客戶聽了隻笑了笑,說:“我來給你講一個故事吧!有一隻口渴的鴿子,看到廣告牌上畫著一杯清水。它高興極了,便振翅撲過去,結果狠狠地撞在廣告牌上,翅膀撞成了重傷,摔在地上動彈不得。此時,剛好一隻狼經過,把它吃掉了。”
年底,當這個客戶又和老板聯係並問他近況時,他說:“我就是那隻撞成重傷的鴿子,隻要來一隻狼,你的那個故事就被完整地演繹了。”
大道理:企業不應輕言放棄自己的主業和專長,去求一時之利。因為涉足你未知的領域,一定是有風險的——首先問問自己,這個風險你是否有能力承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