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轉行水電
朱世壽的房地產公司能夠在短短的幾年時間裏,就做到蜀都省城赫赫有名的房產大鱷的位置,有一定的偶然性。但偶然中也蘊藏著必然性。這種必然性,就是朱世壽靈活的頭腦和無知則無畏的莽撞以及在市場經濟之初各種市場規則的不完善。在中國的市場經濟剛剛起步的時候,各種市場規則非常不規範、不完善,一個人做生意能不能做大,會不會發財,並不完全取決於他是不是能幹、是不是善於經營,是不是會管理,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是不是敢幹,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敢不敢第一個吃螃蟹。同時,也取決於他能不能夠抓住很多時候可能是稍縱即逝的機遇。當然,更取決於有不有人給他提供這個機遇。在房地產的開發上,可以說朱世壽是蜀都省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但這也取決於董文利給他提供了進入房地產行業的這個機遇。想當初,如果不是董文利給他提供的那個古江項目,使朱世壽率先與蜀都省有關建築方麵的官員打交道,從而在蜀都省的建築領域裏的人脈資源等方麵占得了先機,並且在這上麵賺得了第一桶金,積累了開發房地產的初步經驗,就不會有朱世壽今天在房地產行業裏的順風順水。
中國有句古話,叫做“先下手為強”。世界上的很多事情好象都是這樣。關於“先機”問題,在我國的圍棋上有最好的體現:隻要你占有一著“先機”,圍棋上的術語叫“先手”,那麼你就可能把對手的一大片棋子全部吃掉,從而贏得勝利。相反,如果你失去了一著“先機”或者是沒有占到“先手”,你的一大片棋子就可能會完全失掉,那麼你就可能輸掉這盤棋。在商業場上也同樣是如此。
由於朱世壽先天具有的經商潛能,使得他總是能夠象老鷹能夠聞到腐肉的味道一樣,準確地把握住商業機會和形勢。
在朱世壽的建築公司在建築行業正處於蒸蒸日上的勢頭時,朱世壽卻萌發了轉行的念頭。
朱世壽之所發產生這種念頭,有兩個方麵的原因。
一個原因是他在一次和一個生意上的朋友吃飯時,和這個朋友一起的,還有一個江浙一帶的朋友,這個朋友講到他們當地由於企業發展太快,已經出現了嚴重的用電緊張問題。對於企業用電,朱世壽是深有感觸,他深知電力對於企業的重要性,自己的建築公司就因為時不時停電,對自己的施工造成了很大的影響,特別是在做基礎澆鑄時如果停了電,就得重新做,不僅浪費資金,而且還擔擱時間。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電力緊張的問題是越來越突出。
朱世壽的建築企業盡管用電並不大,並且是在省城,但也還是已經被限製用電。有好幾次還被明確要求不準用電,使得自己正在趕進度的工程不得不停下來。朱世壽企業裏的員工已經不是一個小數了,雖然實行的是計件和計量取酬製,但象這種因為停電不能施工,作為公司來講,卻是要給職工報酬的。這樣一來,隻要是停電,就意味著朱世壽自己要承擔損失。雖然後來朱世壽的公司自己買了幾台發電機,但發出來的電力負載有限,隻能保證一些基本的用電,一些大型的建築設備就根本不能啟用,這對於施工的影響是非常明顯的。在經常停電的一段時間裏,朱世壽就曾想過,如果自己有一個電站就好了。現在聽到江浙來的客人說到江浙那一帶已經出現嚴重的用電荒問題,並且說已經有一些有錢的老板在想辦法建電站時,朱世壽也意識到用電緊張已經不是一個小範圍的問題,說不定再繼續發展下去,自己所在的蜀都省也會出現江浙一帶嚴重缺電的情況,因而也就在心裏產生了建電站的念頭。
第二個原因,也是促使朱世壽認真思考轉行的重要原因,就是與朱世壽關係良好並且也為朱世壽在建築業的發展上幫了不少忙的省城鄉建設環境保護廳建管處處長底磨礪因為涉嫌受賄,前不久被立案查處了。在底磨礪被調查期間,朱世壽也被檢察機關找去核實了相關情況,好在是檢察機關找朱世壽隻是核實他是否送過古玩給底磨礪之類的事。由於朱世壽送給底磨礪的兩個古物朱世壽並不知道它究竟值得多少錢,那個時候人們對於文物之類的東西也還不是很重視的情況下,包括檢察機關的人員都不清楚一件文物到底值多少錢。檢察人員在向朱世壽詢問這兩個古物時,朱世壽如實說了這兩個古玩的來由,說是自己在農村裏收荒時僅僅用幾塊錢收來的廢品。當時,在社會上對文物價值的認識還很差,也因此,朱世壽把這個情況說清楚了後,檢察機關的人員也就覺得沒有多大的特殊價值,也就很快把朱世壽放了出來。過了一段時間後,朱世壽聽說那個底磨礪處長被判了一個十年徒刑,還有兩個建築老板也被分別判了刑,並把所有的資產都被沒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