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這個情況後,朱世壽的心裏著實大大地吸了一口冷氣。想到自己雖然和這個底磨礪處長關係比較近,但除了送了幾件自己收荒時收到的自己認為是廢品的瓷器外,在節假日期間送了一些數額不大的禮物外,沒有送這個底磨礪處長大額資金。否則的話,朱世壽也可能同樣麵臨那兩個建築老板的命運,自己進了班房不說,財產還被沒收。

從建築老板被判刑並被沒有收財產這件事上,朱世壽感到了實實在在的風險。回想過這兩年建築行業裏自己雖然也算是做得比較順當的,特別是剛開始的時候,因為這個行業裏的企業不多,競爭沒有那麼明顯,但越是到後來加入到這個行業裏的企業越多,競爭也就越激烈,以至於到了現在,各種各樣五花八門的明爭暗鬥、爾虞我詐、敲詐勒索乃至公開持械搶奪等等種種亂象是越來越多,和自己當初剛進入建築行業時的良好秩序相比,完全是一個在天上一個在地獄,為此,朱世壽感到非常心驚,也非常害怕,但他自己又無可奈何,因為已經走到了這條路上,不得不繼續走下去,否則自己公司裏現在的幾百號人的生存都成問題。雖然這些員工和其他國營、民營之類企業的職工不一樣,有事就幹,無事就走人,但畢竟不少員工都是自己公司裏的老員工了,就是沒有事幹,朱世壽也不忍心把他們開革出去。畢竟自己現在的公司有這部分人的貢獻,用句人們常常愛說的一句話,“沒有功勞也有苦勞,沒有苦勞也有疲勞”,盡管對於自己公司的這鬆散型員工關係來講,這句話並不恰當,但朱世壽不是那種心腸特別硬的人,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他是不會做出讓其他人過不起日子的事。在公司遇到越來越多的困難的時候,朱世壽也曾經想到過改行的問題,但改行幹什麼,自己心中完全無數。除了現在從事的建築業外,對於其他行業,朱世壽是完全不了解,更弄不清其他行業的發展前景。現在聽到江浙的人說到電力極度緊缺的信息,朱世壽的心裏就動心了,確實想往水電行業轉向。

在確定了轉行的方向後,朱世壽便很快從公司裏綜合部、財務部抽出人員,組成水電開發論證小組,對投入水電開發的可行性時行論證。

經過這些年的公司管理,朱世壽已經積累了不少管理經營方麵的經驗。現在他雖然有錢了,但處事決策卻比過去謹慎穩重得多了,再也是會象剛開始時,是“腦袋一拍,立馬決策”。但在市場經濟之初,朱世壽的這種莽打莽衝卻常常能夠掙大錢。當然,這是市場完全不規範的原因,越是規範,就越是需要智慧。也正因為市場經濟之初市場的不規範,才使不少要文憑沒有文憑、要水平沒有水平的人賺了大錢。

總的來講,朱世壽還是一個相對比較理智的人,他也知道自己這些年能夠掙錢,並不是靠自己的本事,靠的完全是機緣和大膽。隨著這些年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要掙錢已經是越來越難,特別是象他這種不是靠真本事而是靠取巧的人就更難了。

正因為意識到了這一點,在決定轉行後,朱世壽才決定事前一定要很好的論證,不能把自己這些年掙來的錢因為決策的不慎重一下子打倒。朱世壽知道,如果把自己之前掙來的基礎打倒了,再要想象過去那樣輕易地再掙起來就很難了。朱世壽知道自己並沒有什麼真本事,這些年能夠掙到一些錢,靠的還是自己的運氣。而運氣這個東西不可能永遠隻在一個人身上,說不定哪個時候自己就會有運氣不好的時候。既然有可能有這樣的情況,那麼自己從現在開始就謹慎、嚴謹一些,也許到時候即使有失運的時候,但損失可能也會小一些。

朱世壽的這種想法無疑是正確的。重事者顧眼前,重勢者謀長遠。這也是朱世壽進一步成熟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