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話不能單用耳朵,如你的眼睛緊盯著發言者的唇舌,就能在“聲波”中捕捉到所需之物。要同時注意對方的姿勢、表情,將更能體會對方言談的意思。對方說話時的情緒狀態,是高興,還是憤慨、焦急、憂慮,有時比話語本身更為重要。心不在焉是不好的,若你左顧右盼,或手上擺弄小東西,或顯示出不耐煩之態度,都會影響交談。有位外國學者說過:“人們通常認為聽別人講話是件容易的事情,其實不然。真正的聽別人講話,意味著使自己受到別人的恐怖、熱情或絕望的感染——或者也要受到自己內心與之相同的感情的感染。”
(3)要思路敏銳
與人談話,是調動自己的知識和智力的過程。要做到“知人、察需、善問、會導”。敏銳的一個重要方麵是要有應變能力。一般人認為,寬厚者,語多獎;刻薄者,詞多貶抑;豪放者,語多激揚而不粗俗;瀟灑者,言談風雅而不隨便。謙遜者,含蓄而不猥瑣;博學者,旁征博引而不蕪雜;腳踏實地者,聲調沉穩;隻圖虛名者,最好浮詞。要摸準交談者的性格特征。若對方性格坦率、耿直,你的談吐就要簡潔,“迂回作戰”往往適得其反,引起隔閡。若對方自尊心強,愛麵子,你提出問題,特別是不同意見時,就應該緩和婉轉點。如你遇到的是個比較固執,喜歡抬杠、頂牛的角色,你得注意因勢利導,謹慎為之,以防激化。當他人講話出現羅嗦、重複,沒完沒了的境況,甚至出言不遜時,你也不要急,而要冷靜、耐心,或者見機行事,適時提出中肯之辭,或讓他把話講完,然後再懇切地表述自己的見解,這樣就使對方對你有信任感。在談話時,你或直陳己見,或委婉作答,都要分析對象,看準時機,一語中的,才能使交談暢通無阻。當談話出現僵局時,你機智得體地運用幽默的話語,會有解救“危難”之效。要選用簡明的詞句,避免用對方所不了解的字眼。用較從容的語調陳述為好,不必過於曲折,以免使人不知所雲或抓不住重點。假若一個人頭腦僵化,反應遲鈍,必不能緊扣話題。如當別人談論學習所得時,你卻橫插一杠子,不適時宜地插入旅行見聞等等,會使人“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轉換在交談中至關重要。改變話題要順應自然,掌握“火候”,過早則不免唐突,過遲則使人乏味。當他人對某話題興味索然時,就應適時戛然而止,另擇他徑;當別人對某一問題談興正濃時,馬上轉換內容,顯然是不高明的。談話開頭要巧妙地打開話匣子,結束談話也要順乎自然。圓滿的談話,總是進行到恰到好處時結束。太早,令人掃興;太晚,則使人厭倦。當對方利用“身體語言”做出暗示,如看手表,心神不安,頻繁改變坐姿,或遊目四顧時,你應知趣地將談話戛然而止。停止交談要從容一些,不要使人有突然之感,否則別人就認為是粗魯無禮,如言猶未盡,尚可繼續交談,如發現對方談話內容已枯竭時,就應該馬上中止交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