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談,是一種有來有往,相互交流感情的雙邊或多邊活動。
一個人如果不會交談,很難想象能在社會上立足。而要使談話順當,確有所獲,就必須掌握“誠”、“專”、“敏”三個基本要素。
(1)要深入誠懇
古語說,與人善言,暖若錦帛;與人惡言,深於矛戟。坦誠率直,謙虛謹慎,尊重他人是交談者必須具備的良好心理品質。
蒼白的語言隻能換來蒼白,冷漠的情感隻能獲得冷漠。隻有知心,才能達到推心置腹、情感相融的境界。不要把交往看作是逢場作戲,若給人以虛偽之感,是不會有人傾心相投的。妄自尊大,盛氣淩人,剛愎自用的作風,虛情假意,恭維逢迎,油腔滑調的習氣,是傷害交談的毒劑,它必然導致雙方產生鴻溝。要謙遜有度,避免過於顯露自己的才學。要做到平等待人,對某一話題,盡管你有許多話要談,但不應滔滔不絕,使他人無發言的機會。即使別人的意見與你相悖,也要讓人講完,然後再闡明你的見解。談話中要少用“是”、“不”、“對”、“不對”、“可能”、“會好的”這類淺顯字眼。隻有心心相印,才能息息相通。對別人敷衍搪塞,答複問題時做官樣文章,空洞無物,或咄咄逼人,像連珠炮似地連續發問,都會引起他人反感。
待人以誠,就會洗耳恭聽他人之言,而不會搶人話頭,擾亂別人的思維;不會避實就虛,隱瞞自己的真情實感;就不會強人所難,硬要人家聽你的索然寡味的說教;不會故意閃爍其辭,擺迷魂陣,真偽難辨,使人捉摸不定,難以理解你的意圖;也不會在別人給你提意見,或者表述不同見解時就火冒三丈,大發雷霆,粗魯地頂回去;更不會出現傷人之語,損人之詞。即使一時失口,也定會坦率表示歉意,以達到相互諒解。
交談時不應忽略必要的禮節。如別人在個別交談,你不避嫌疑,硬湊向前去,人家顯然是不會歡迎的。你若要同其中一人交談,最好先打個招呼,待別人談話告一段落後再談。反之,如是有人想跟你談話,你可先主動詢問。如遇有急事需處理或一定要離開,或去接電話,暫時要中斷交談,向對方表示一下歉意,這是起碼的。聽別人談話時,你若有高見,或別人一時想不到恰當的表述,也可插上一兩句,或不時對他人的言談進行糾正和補充,但應防引起他人的反感。當然,在他講完後再做與人為善的“修正”發言,情況就迥然不同了。假如你和參與談話的現場的人攀談,若僅與一兩個人交談,將他人冷落一旁,使人尷尬難堪,這是不禮貌的。三個人談話時,也不應與某一人隻談兩個人知道的事,隻管兩人“竊竊私語”,而撇開第三者。當然,所談內容不便讓旁人知道的情況也是有的,那樣則應另找場合交談。
(2)要神情專注
講話者不能心不在焉,聽人說話,也要全神貫注,不要漫不經心。一位外交家曾感歎地說:“一個好的聽眾確實如同撒哈拉沙漠中的清泉一樣,稀有珍貴和受人歡迎啊!”要耐心傾聽別人談話,不要在旁人說話時,對其發言評頭論足,輕下斷語。要讓自己的思想緊緊“跟蹤”發言者,就能分析出話中之意,體察出言外之音,明白談話何時進入高潮,何時接近尾聲。這樣你發言時就能有的放矢,而不會不著邊際,偏離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