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領導決策人應該依靠集體進行決策。
當今世界是一個技術爆炸、信息爆炸的時代,現代管理麵臨著複雜性、多變性和競爭性的特點,個人的能力往往有限,已經不能適應現代的需要,因此必須充分發揚民主,依靠集體決策。首先,要注意發揮由專家組成的智囊團的作用;其次,可以組成一個決策集團,實行集體討論,進行集體決策;最後,對於重大問題,應邀請本係統以外的有關方麵協助決策。
(8)科學性原則
科學性原則是一係列決策原則的綜合體現。現代化大生產和現代化科學技術,特別是信息論、係統論、控製論的興起,為決策從經驗到科學創造了條件,管理者的決策活動產生了質的飛躍。當今管理者必須加強學習現代管理知識,遵循科學性原則,才可進行科學的決策。決策科學性的基本要求是:
[1]決策思想科學化
管理者是否按照科學思想進行決策,是決策科學化的決定性因素。科學的決策思想要求決策者有合理的決策標準,係統的決策觀念,差異性的思維邏輯,民主的決策風格。一個足夠滿意的決策標準所要求的是:
A。決策目標的實現有助於改善係統內某些方麵的狀況,而不損害整體利益。
B。管理者對實現決策目標的主客觀條件已做了充分的分析與利用。
C。管理者最後拍板選用的決策方案是最優的。
差異性思維邏輯要求管理者對於不同類型的決策選用不同的邏輯去思考。確定決策要求決策者在決策前先做探索性實驗,將主觀概率同客觀概率相結合,以減少決策的不確定性因素;
風險型決策要求決策者敢於承擔風險,同時又要盡可能地將風險降到最低限度,要求準備好備用方案,以便不測事件發生時隨機應變。
[2]決策程度科學化
如前所述,決策是要解決問題的不確定性。因此科學的決策應該遵循一套科學的程序。執行程序的態度和方法是否科學,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決策方案的質量。決策程度科學化的直接目的是使決策行為規範化、條理化,在此基礎上,才能提高決策效能,收到預期效果。
[3]決策方法科學化
現代決策已經形成了兩類相互區別、相互補充的科學決策方法:“軟”技術和“硬”技術。前者是指依靠大量專家的知識、經驗、智慧,運用社會學、心理學的理論,做出科學判斷的定性分析方法;後者是指借助於運籌學、係統分析和電子計算機的知識,通過數理分析來進行判斷的定量分析方法。領導者在決策時,應該將兩種方法結合起來,即把發揮專家的智慧與經驗同運用數學模型進行係統分析結合起來,結合實際探索出一套科學而適用的決策方法、技術和手段。
[4]決策體製科學化
現代決策體製在客觀上完整的結構,一般由五大係統組成,即決策係統、智囊係統、信息係統、執行係統和監督係統。決策係統是決策體製的核心,由負有決策責任的決策者所組成,隻有它才有權就一定範圍內的有關問題做出決策。智囊係統是專門為領導決策服務的研究谘詢係統,是廣泛開發智力、協助決策係統決策的組織形式,一般由各種不同專業的自然科學專家和社會學專家組成。其主要任務是對接受的某項決策進行谘詢,采用現代運籌與預測方法,利用信息係統提供的數據資料,對決策問題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麵進行係統研究。
信息係統是設立在各級決策係統周圍專門搜集、統計、儲存、檢查、傳布、顯示有關情報資料信息的組織機構。
它一般有四個基本環節,即信息的獲取、處理、儲存和傳輸。決策的每個步驟的環節都離不開信息係統。整個決策過程可以說是信息輸入轉換和輸出的過程。執行係統是指執行決策係統的各項決策指令並付諸於實施。它是一個從低級到高級保證決策正確逐步實施的係統。監督係統是對執行係統貫徹執行決策係統的指令情況進行各方麵的檢查監督,並幫助決策係統實現自我調節,以保證指令順利貫徹執行和決策目標的順利實現。由這五大係統建立起來的決策體製能夠保證領導決策信息廣泛、谘詢充分、執行分散、決策集中、監督獨立、反饋及時;
從而有利於實現決策的民主化和科學化。
科學性原則的這幾個方麵是互相聯係、不可分割、缺一不可的。隻有樹立科學的決策思想,遵循科學的決策程序,運用科學的決策方法,建立科學的決策體製,整個決策才可能是科學的。否則,就不能稱為科學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