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斷不斷,必受其亂。”古往今來,成大事者都有一個共同點:處事果決,當機立斷。軍事家在戰鬥中果敢明斷就能把握戰機;企業家在商戰中果敢明斷就能無往不利。如果優柔寡斷,猶豫不定,良好的機遇一旦錯過,時不再來,豈不悔之晚矣。
猶豫心理一經滲入管理者的決策心理,為此,管理者將會陷入一種尷尬的境地,欲左顧右,欲右顧左,內心深處的矛盾衝突便會一點一點逐漸在行為上表現出來,從而影響正常的管理工作。同時對管理者的情緒都會產生負作用,容易使人急躁不安,彷徨無措,導致被動和失敗。
有猶豫心理的管理者,在即將決策前,原本深思熟慮的投資方略和經過認真細致製訂的投資計劃,在決策時或是忽然間產生了自我不信任感或是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對自己已策劃完善的投資計劃發生動搖,最終得不到實施,喪失了獲取投資收益的大好良機。
在公司投資中,猶豫心理導致管理者前瞻後顧,決策不明,錯失時機的事情是很多的。這種現象有著一定的普遍性。公司投資過程是從產生投資動機開始,經過對自身主觀狀況和外界客觀因素的綜合分析,然後據此分析結果做出決策,最終將決策內容付諸行動。猶豫心理往往是在馬上要行動的關鍵時候出現,使生意人改變決策或回過頭來重新思考。等到再一次確認原決策正確,應該實施的時候,外因或內因已經起了變化,所決策的內容不能再正常進行了。
國內某家用電器生產公司,通過很大的努力與日本一家公司取得聯係,並初步擬定了可行性方案,“雙方共同投資,日方提供技術,中方提供廠地、人員”。如果雙方達成協議合作成功,將對這個企業的經營和發展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決策者認識到了這一點,仔細研究分析之後決定按計劃實施。可是就當協議即將達成的前夕,另一家同行業人士在似乎是無意接觸的過程中談起自己與外商合作而遭受了巨大損失的經曆。生動具體,生動處催人淚下,傷心處感人肺腑,語重心長,發人深省。如此一來決策者馬上萌發了猶豫心理,對自己的決策產生了動搖,對前麵做的各種分析開始懷疑,便找出借口推遲了簽定協議的時間。當他最終還是決心執行原計劃的時候,日方已與第三家同行公司正式簽定了合作協議。原來這是兩家同行公司設下的圈套,利用他的猶豫心理,坐收了漁利。
猶豫心理不同於穩重、謹慎。猶豫心理的產生與生意人的氣質、性格、能力以及個人修養等方麵都是有關係的。比如氣質動力特性表現在心理過程中的速度較快、純度較高、穩定性較好等,猶豫心理相對就會少一些。
管理者應當明白:一個人出手時,既有獲勝的機會,也有失敗的危險。但是一旦決策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