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公司,管理者在時,大家就很努力,管理者不在時這些人,立刻就精神懶散,什麼工作都停滯不前。在這種環境下,團體力量就無法發揮。
一個管理者能處理的工作量有限,即使再能幹,頂多也隻能做三倍的工作。所以,聰明的管理者應該盡量將工作做適當的分配,這樣一來,即使他不在公司,工作也能順利進行。
此外,要先讓每個人都了解自己的工作。如果故意將事情複雜化,就會出現很多問題。這種管理者或許是不放心把事情交給別人做,害怕這麼一來,無形中自我存在的價值就更小了。其實,管理者把事情交給部屬,並不表示責任已了,他還是要時常注意工作進展的。
管理者將一些簡單的工作交由部屬處理,自己則必須在思考新企劃案、改善現況方麵下功夫,也就是說,要做一些“計劃性”的工作。如果管理者整天忙於工作,而無法對將來做計劃,那麼什麼事也做不好。所以,擔任管理者的第一步就是必須先做整體考慮,然後再采取相應對策。
某建設公司的營業課長譚先生,他桌上有著堆積如山的文件,常常被工作壓得透不過氣來。在參加管理者教育講習後,譚先生學會了分析工作上的問題,回到工作崗位後,馬上就著手於工作的重新分配。首先,把那些處理不完的文件為部屬做個說明,經由他的說明後,每位部屬都能愉快勝任。
譚先生的桌上不再有堆積如山的文件了。不僅課內的工作都進行得很順利,還得到很好的評價,說他處理事情比以前更有效率。
當然,這樣譚先生就有充裕的時間,再去做新計劃的推展了。
所以,管理者隻要“向部屬說明眼前應該處理的文件”,然後把事情交給他們處理,自己就能有充裕的時間,全力策劃新工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