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支配好手中的權力(2 / 2)

首先你要了解他們,這種看似不合理的現象是如何形成的。分析起來,不外乎有兩大因素:一是我們的企業中,百分之九十九以上還是獨資企業,老板是經營的決策人,也是發號施令的管理者,他有他自己的親戚朋友和親信,這些人在公司裏,不管老板是何等的開明,也決不可能跟其他員工一視同仁,在管理上,總多多少少有點區別。這就是我們中國人所說的“人之常情”,也許任誰當了老板,這種現象也是很難避免的。

另一個因素,是基於事實上的需要。一個投資做生意的人,也許他為了表示公正無私,不任用親戚朋友這類的私人,但他為了事業的發展,為了企業賺錢,他決不會愛惜人才,決不會讓那些對企業重要的人才輕易離開,於是,這些人又形成企業中特殊的份子,在管理上,決不可能跟一般員工一視同仁。

假如一個企業老板,隻因為重視親戚朋友的關係而任用私人,而且使這些人在企業中形成特殊身份,這個企業的壽命也許不會長,各級管理者當然可以跟在一起“和稀泥”,反正要表現也無從表現起。可是,假如企業老板是個重視人才、愛惜人才的,不管這些人是他的親友也好,毫無關係也好,如果在管理上沒有一套特別的方法,要他們服服貼貼地聽你的,恐怕很難、很難。

這套特殊的方法,當然絕不是對員工的縱容,而是要他們打心眼裏折服你,進而在和諧的氣氛下達到你工作上的要求。

這個工作很難,而且沒有一定公式可循,但就一般而言,除了管理者的工作能力比他們強之外,用“軟功夫”磨,要比硬性規定來得有用。

所謂“軟功夫”,就是對他們要有耐心,決不輕易動肝火,最忌彼此撕破臉皮,針鋒相對地當麵吵起來。

俗語說:“柔能克剛。”能忍讓,心胸寬廣,本來就是管理者應有的修養,何況是對那些單位中的特殊人物。

固然,也有些管理者喜歡發脾氣,當麵責斥部下,但他們發脾氣的對象,都是那些“出氣筒”一類型的人,決不會找單位裏的“靈魂”人物。假如一個管理者在發脾氣時,把握不住這種分寸,這個管理者就愚不可及了。

(3)現代工商界的員工教育水準提高了,一個管理者對自己的決定,不能再像以前的生意人一樣,說出口的規定,如同板上釘釘一樣的不可更改,甚至於不顧後果地堅持到底。因為“指揮”不是“驅使”,不能把部屬當奴隸一樣地頤指氣使。

假如部屬在管理者麵前,不能暢所欲言,一切都惟命是從,這樣的部屬豈不像“食古不化”讀死書的人一樣,完全失去了想像的能力。

世界首富保羅·蓋蒂,遇到一位自負甚高的朋友向他訴苦:

“我在那家公司工作了近二十年,有兩次應該是我升遷的機會,結果幸運卻都落到別人的頭上,我再在這家公司幹下去還有什麼意思?”

這位白手起家的石油大王問他:“你有沒有弄清楚,究竟出了什麼毛病?”

“還不是那些玩弄人事權術的高層人士把我害了,他們爭權奪利,我成了犧牲者。”那位管理者氣憤不平地說,“我自信自己負責盡職,決不愧於管理者的職守,想不出任何理由他們不提升我。”

蓋蒂知道那家公司人才濟濟,充滿朝氣,怎麼會如此胡來呢?這其中一定另有原因,所以他又進一步追問:“這是怎麼回事呢?是不是你領導的單位工作績效不佳?”

“那怎麼會,”那位管理者很自信地說,“我對部屬管理很嚴格,一向都是令出必行,決不給任何推卸責任的借口。因為我從來不懷疑自己命令的可行性,何況是上級交付下來的,當然要堅持到底。”

這位國際知名的企業家,終於明白了他這位朋友不獲升遷的原因。依蓋蒂的想法:這種管理者,早就應該被解聘了,那家公司能讓他幹這麼久,真是怪事!

這類以管理嚴格自負的管理者,自認奉命嚴謹,負責盡職,其實正是他們自己的愚昧無知,根本不了解當管理者的職責是什麼。

這樣說的意思,並不是表示管理者可以不服從上級的命令。不管企業經營管理如何取得進步,管理者執行公司的決策,永遠是責無旁貸的工作,但這種“執行”並不是盲目的執行,也不是把命令轉達給部屬就算交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