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不該管的事讓別人管去(1 / 1)

管理者,把任何事情都包在自己身上,不僅終日忙碌不堪,還會嚴重挫傷部屬的工作熱情:

“我們既然都是些無用之輩,就由他一個人幹好了。”

古往今來,許多出色的管理者都是大權獨攬,小權分散。用一句通俗的話說就是:“該管的管,不該管的就讓別人去管。”

商人在經商的過程中也應如此,若是事無巨細,大包大攬,不僅使自己疲於奔命,而且也不會收到好的效果。諸葛亮為報答劉備的知遇之恩,完成先帝的托孤之重任,“寢不安席,食不甘味”,“政事無巨細,鹹決於亮”,終於積勞成疾,過早謝世。可見,管理者,把任何事情都包在自己身上,不僅終日忙碌不堪,還會嚴重挫傷部屬的工作熱情:

“我們既然都是些無用之輩,就由他一個人幹好了。”部屬在這種思想指導下,就會消極被動地去工作,有些事本來能做好,也可能因沒有積極性與主動性而辦得很糟。忙忙碌碌地眉毛胡子一把抓,到頭來很可能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隻有善於使用分權術的領導,才能騰出時間和精力去想全局、抓大事,才能創造出最佳的業績。當然,如何授權也是很有講究的。要根據部下的品德和才能授權,不要全給部屬一些雞毛蒜皮的小權;要明確所授權限的範圍,不要把授權當做推卸責任的“擋箭牌”;要定事定時授權,不可越級授權等。

這一謀略不僅是所有管理者必須掌握和運用好的,也是所有從事商業經營的人必須從中悟出的經驗,否則你將會從中失利。

日本鬆下公司從1971年至1972年,出現了一個新的趨勢,就是在市場、資源和勞力等三方麵最有效的國家和地區創辦工廠。山下倡議在馬來西亞生產空調機,然後輸入日本。開始鬆下公司一些職員對此舉不大理解,認為這樣做似乎對日本不利。當時任公司空調機事業部出口科長國水昌彥說:“那時日本鬆下一年出口二萬台空調機,再在馬來西亞建立年產十萬台的空調機工廠,並且要求其中90%出口到包括日本在內的各國。為此,我們非常吃驚。我想這樣大不合算!可上麵強製性讓幹,又不能不幹。拚命幹吧!幸虧當地勞動力便宜,結果還不錯,在質量上完全可以與日本比美。1982年產20萬台,除美國向世界上一百多個國家出口。”山下在馬來西亞建立空調機廠,利用當地大量而便宜的勞動力資源,他還讓當地人擔任該子公司領導。山下堅持認為:

“在那裏擔任鬆下電器領導的應該是生長在那片土地上,並受到當地人尊敬的人。”為此,在工廠開辦的第四個年頭,他精心挑選當地人沙亞爾為管理者。該人是當地電力公司總經理、王族成員。山下並授予國外各區域性子公司負責人以經理權、人事權。這樣鬆下公司既促進了當地經濟技術力量的發展,也增加了當地就業和稅收,並使鬆下電器產品的生產成本更低,在世界市場上更具有競爭力。真是雙方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