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做對方的知心人(1 / 1)

一個管理者應時時刻刻不忘提醒自己對下屬“毫無所知”,懷有這種謙虛的態度,才能不忘處處觀察支持者的言行舉止,這才是了解支持者之最佳捷徑。

人類有時對自己都無法了解,因此,對別人也常是相處數年而依然陌生;也就是說,未能理解對方。假如能多多少少曉得對方一點的話,那就好辦了。一個管理者,常為了不能知悉支持者而傷透腦筋,有句話說:“士為知己者死”;不過要做到這種“知”的程度,可不是那麼容易的。如果管理者能夠做到這一點,那麼,無論是在工作或人際關係上,都可以列入第一流的管理者。

管理者了解支持者,有從初級到高級階段的層次劃分。

(1)假如你自認已經了解支持者一切的話,那你隻是在初步階段而已。

支持者的出身、學曆、經驗、家庭環境和背景、興趣、專長等,對你而言是相當重要的。如果你連這些最起碼的都不知道,那根本就不夠資格當管理者。

不過,了解支持者的真正意義並不在此,而是在於曉得支持者內心所想的,以及其幹勁、熱誠、誠意、正義感等。管理者若能在這些方麵與下屬產生共鳴,下屬就會感覺到:“他對我真夠了解”,到這種地步,才能算是了解支持者。

(2)即使你已經到達第一階段,充其量也隻能說是了解支持者之一麵而已。當支持者遭遇困難時,如果你能事先推測他的行動,而給予適時支援的話,這就是更進一層的了解支持者。

(3)第三階段就是要知人善任,使下屬能在工作上發揮最大之潛力。俗話說:“置之死地而後生”,給他足以考驗其能力之艱巨工作,而在其麵臨此種困境時,給予適當的指示,引導他如何起死回生。

作為一名管理者在了解支持者的同時也應該讓支持者了解自己。

有位非常優秀而且可以讓人信賴的企業科長,他進入辦公室後不看下屬,同時也不說一句話。在工作場所雖然不能多說話,但是給人的感覺必須要有精神,如果你一晚沒睡覺般無精打采的話,就難以進行工作了。

作為上司,在進入工作場所時,必須如太陽的光一般,照在每一個下屬的臉上,就與外出一天的母親,當出現在小孩的眼前,小孩的臉上充滿希望一樣。

有一位部門經理召集下屬開會,會上就聽他一個人在唱獨角戲,他會後抱怨說“沒有人發言”。同是這一個部門的另一位經理,他在召集下屬開會時,每一個人都表現得非常活潑,發言十分踴躍,甚至到了難以控製的地步。而一旦到了前麵說的經理主持會議時,整個會上就隻聽得到這位經理一個人說話的聲音,下屬們不但沒有發言的機會,而且看到經理自我滿足的神情,就是有話也無法說出來。

這位經理原本是擔心自己不發言,會議就會開不下去,但是他並沒有注意到正是由於自己的滔滔不絕,才使會議無法開下去。其實,開會的目的,尤其是研討問題的會議,本來就是要群策群力,聽取大家的意見,因此,與其自己唱獨角戲,還不如讓大家輕鬆自然地發言來得有效。

此外,管理者還必須認識一點,就是要經常讓支持者了解自己。

從統率的角度來看,了解支持者不如讓支持者了解自己來得重要。

為什麼呢?因為管理者是一人,而支持者是多數,一人了解數人當然不如數人了解一人有效。

要想統率好支持者,首先管理者必須注意自己的表情、姿勢、行動等,雖然誇張的演技會招致反效果,但是某種程度的意識還是必要的,至少心中不要忘記作為支持者的表率。

當支持者故意把視線移開的時候,要想想自己本身是不是有令人感覺冷漠的地方。如果令人覺得溫暖的話,那麼支持者應該不會故意把視線移開的。

當然也不能對支持者過於隨便,這往往會使支持者放任。所以嚴和寬要靈活運用才行。在要告訴支持者嚴肅的事情時,必須以嚴肅的表情和言語去麵對支持者,笑言笑語是不能有效傳達緊急事態的。但真正出現危急或重大失敗時,過於嚴肅或嚴厲,反而容易使支持者產生絕望感,而使事情一發不可收拾,在這裏,最重要的是要身先士卒,以自己的行動召喚支持者的行動,而不是訓斥和追究責任。

總而言之,管理者與支持者彼此之間要有所了解,相互心靈上的溝通與默契,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