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管理者若真正具有某種本領或才智,是自然會得到別人的公正讚許的,這讚美的話若是出自別人之口,才具有真正的價值。如果一個管理者總是對自己的成績自吹自擂,誇大其辭,其實是一件很丟臉的事。
在支持者麵前,管理者一定不要自誇,否則就會有炫耀之感;同時也不要質問支持者,否則就會疏落人心。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社會上的人形形色色,林林總總,其表現也是千奇百怪,各種各樣的。可能人們最不喜歡的人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好在別人麵前誇耀自己的人。
當管理者有一件值得稱讚的事情被人發覺之後,人們自然予以稱頌;但若管理者自我誇耀地敘述出來,隻能得到別人的反感和輕視。
經常可以聽到有些管理者說如下的話:“幸好他聽從我的指點,否則他是不會有今日的成就”;“這幫家夥都是蠢東西,不知他們整天忙的什麼,我毫不費力就把它研究出來了”;“你瞧,我這事做得多漂亮!你能夠和我比嗎?”……這一句句誇耀的話,都猶如一粒粒惡的種子,從管理者的口中出去,種在別人的心裏,滋長出憎厭的幼芽。
愛自我誇耀的管理者,是找不到真正的朋友的。因為他自視清高,鄙視一切,不大理會別人的意見。這種人隻會吹牛,朋友們避之惟恐不遠。這種人常自以為最有本領,覺得幹什麼都沒有人比得上他,往往瞧不起別人,結果往往使自己成為孤立者。
常言道“麵子是別人給的,臉是自己丟的。”這話足以發人深省。一個管理者若真正具有某種本領或才智,是自然會得到別人的公正讚許的,這讚美的話若是出自別人之口,才具有真正的價值。如果一個管理者總是對自己的成績自吹自擂,誇大其辭,其實是一件很丟臉的事。凡是有修養的管理者,都不隨便評價自己,更不會誇耀自己;
他們很明白,個人的事業行為,旁人看的是清清楚楚的,好壞別人自有公道,不必自吹自擂、與其過分誇耀自己,不如表示謙遜。
我們要記住,世界上本沒有多少值得自我誇耀的事,如果有成績自己不吹不擂,別人還會稱讚;如果自己說過頭了,別人就自然瞧不起你了,就不會支持你了。
下麵,我們想給管理者談另外一個問題,你盡可能用質問的方式與支持者談話,這樣會顯示出居高臨下的姿態。先舉一個常見的例子:
某日,有兩位茶客高高興興地進入某賓館飲茶消遣。
“昨日我看的那部電影簡直太好了。”剛剛坐定,第一位開始說話。
“有什麼好?”第二位用倔強的語調質問他。
“情節感人,主人公的經曆應引起社會的反思,很有教育意義。”
“它教育了什麼?”第二位仍然用那種語調說話。
“它告訴我們,那些在事業上有所成就的人總是遇到一些來自各方麵的阻力,隻有強者才能戰勝這些阻力,實現自己的目標。這還不夠嗎?”第一位似乎生氣了。
“就這也能教育社會嗎?”第二位依然沒有改變自己的說話態度,質問對方。
接下來,這兩位茶客繼續爭下去,後來導致發生口角,最後不歡而散。可見,用質問式的語氣與人交談,其效果是十分糟糕的。
用質問式的語氣與人談話,很容易刺傷對方的感情。生活中許多夫妻不睦,兄弟失和,朋友交惡,其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因為一方慣於以質問的方式與對方談話所致。
愛用質問的語氣來談話的管理者,有的可能是胸襟狹窄,好吹毛求疵,好與人為難;有的可能是脾氣怪癖;有的可能是自大好勝;有的可能是患心理上的虐待症,以使人受苦為樂。
其實,除非是特殊的場合,在管理者一般的交談中,采用質問的方式是大可不必的。如果我們覺得支持者的意見不對,不妨馬上把自己的高見說出,何必一定要先來個質問,使對方難堪呢?這樣極易導致談話者雙方感情破裂;而且,被質問者往往會被弄得不知所措,自尊心受到很大的打擊,如果他也是一個脾氣不好的人,必然會惱羞成怒,引起一場爭吵,甚至於拳腳相加。
虛心、誠實、坦白和尊敬別人,是管理者談話藝術的必備條件。
如果管理者想把他人為難一下子,得一時之快,結果於人於己都不會有好處。如果管理者不想別人損害支持者的自尊心,如果認為對方的言談有不妥之處,我們可以向他詢問,可以跟他解釋,但方法態度要真誠大方,不宜粗暴質問。
如果管理者想心悅誠服地說服支持者,就更不要用質問的方法與對方交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