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1 / 1)

我們在現實的生活中,會不斷地聽到形形色色的謊言,除去那些含有善意與美好情感的謊言,那些因為禮貌不得不說的謊言外,絕大多數謊言對我們的欺騙都會使我們蒙受損失或受到傷害,當別人用謊言與欺騙對待我們的時候,我們應該怎樣對待呢?

我們相信絕大多數人都會同意用“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方式對付那些撒謊的騙子。

管理者對於兩麵派那些蓄意欺騙我們的謊言,采取適當的反擊完全是有必要的。還不僅是為了討回公道,更重要的是,它可以使管理者所工作的人際環境更加可靠。試想管理者在工作中,一天到晚疲於識別、防備謊言,聽到的每一句話都必須再三掂量、推敲之後才能相信,那是一種多麼不愉快的境況。相反,管理者不再一味地寬容、厚道,而對造謊者以牙還牙,以謊還謊,讓他也嚐嚐被欺騙、被蒙蔽的苦頭,讓他知道撒謊的後果,不僅會使我們自己被愚弄的情感得到一種平衡;也使對方獲得某種教訓。

有這樣一個例子:

一位在市場上多次受騙的顧客,他連續幾次從一個商人手中買來的古玩都是假貨,到最後他忍無可忍,便帶了一張假鈔到市場上,從那個賣假古玩的商人手中買走了一件東西,掉頭便走,假鈔馬上被那位商人識別出來,他追上顧客欲同他講理。顧客說:“你賣給我的古玩也全是假的!”

商人有口難辯,隻好自認倒黴。

這個例子說明,管理者應當成為明理人,能夠識破兩麵派的謊言。

有一種針對兩麵派謊言的技法,叫要學會順勢推車。

幾個小孩子在一起吹氣球玩,其中一個問:怎樣簡單地把一個氣球弄破?

第一個說:也不吹,拿過來撕。

第二個說:吹起來用手捏。

第三個說:用針紮。

第四個說:使勁地吹。

顯然,第四個孩子的主意最高明,因為他不用藉助任何工具與外力。

對付謊言也可以用同樣的辦法。他要吹牛造謊,就陪他吹下去,撒下去,反正吹牛也不納稅,吹到最後,看他自己怎麼收場。

那些造謊成性的人,你無論怎樣對他進行勸誡、說明、忠告、警告,都沒有用,隻有讓他自食其果,他才會意識到謊言的危害,知道造謊的下場。所以對這種人,你如果想幫助他,可以和他一起造謊,如果你想加速毀滅他,也可以和他一起造謊。讓他把謊造得更大、更玄、更沒邊際,謊言最終就把他導向尷尬、窘迫、羞愧、恥辱、失敗、毀滅。你幫助他,可以使他藉此獲得重生;你毀滅他,可以使他一敗塗地,永無翻身之時。

戰國時,齊王喜愛的一匹馬死掉了,齊王很悲傷,決定用葬大夫的葬禮儀式來埋葬這匹馬,他的理由是這匹馬戰功赫赫,理當受到厚葬。其實這是個謊言,那匹馬隻是一匹賽馬,從來沒有上過戰場。晏子聽說後,決定規勸齊王,但齊王脾氣十分執拗,根本不聽規勸,還把幾個前去諫議的官員給殺了。

晏子知道,如果像前麵幾位官員一樣諍諫,肯定不會有好結局。於是,他來到朝廷,這樣對齊王說:“大王,我聽說你準備用埋葬大夫的禮儀來埋葬你心愛的馬匹,難道你不覺得這樣的喪儀規格太低了嗎?”

齊王第一次聽到這樣的話,感到很詫異,問道:“你認為該用什麼樣的規格來安葬這匹馬呢?”

晏子說:“你用葬王侯的禮儀為其下葬,讓舉國上下的人都披麻戴孝,為其哀悼,全國停止舞樂,齋戒三日,讓大臣為它舉著招魂幡,武將跪在路旁迎悼。這樣,全天下的人就知道大王你把馬看得比文武大臣還重,你的名氣就大了。”

齊王聽了這番話,羞愧得臉上紅一陣白一陣的,霎時明白自己舉止的荒唐,於是改變了主意,將馬剝皮剮肉,分給文武大臣吃。

晏子使用的辦法是雪上加霜、火上燒油的策略。本來,齊王用謊言為托辭,把馬當大夫對待,使朝中大夫受到羞辱,事情顯得十分荒誕不稽,晏子給他出主意時,進一步擴大其謊言的荒誕性,使其看到這種荒唐舉止背後的可怕結局:重馬輕人,讓文武大臣離心離德,讓天下人恥笑,君臣失和,君民失信。這是使用“幫他造謊”挽救一個人的實例。

樹大招風。這是“火上澆油之法”利用得以成功的理論根據與現實基礎。造一些小謊,因其影響的範圍小,雖有人受害上當,但因其不太引人注意,所以每每得逞;如果謊撒得過大,驚動的人多了,注意的目光多了,謊言敗露的可能性也就大了。有時甚至因謊言太大而不攻自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