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管理者,則因為對“中間派”的工作負有責任而提心吊膽。不論是哪一種情況,如果他不學會怎樣推動“中間派”,就將損害他最終成功的機會。
誰都不可能是一座孤島,一個管理者要取得成功,必須學會與“中間派”牽手,並得到“中間派”的合作。如果他想領導一個企業朝著明確的目標前進,他需要一支包括“中間派”在內的有效隊伍作後盾。
集體工作意味著協調一致的合作。人與人之間有時會發生衝突,但他們不應該把矛盾延續下去,以致發展到無法共事的地步。
一個管理者,必須懂得怎樣運用心理學的方法,保證來自同事和下屬的極大限度的合作。許多失敗的產生,往往是因為公司的管理部門不知道怎樣最大限度地發揮“中間派”的積極性。
管理者要與“中間派”合作應該從自身做起,在這方麵最好的建議也許是:
(1)保證自己個性的良好平衡,避免走極端。
(2)在執行集體工作中爭取主動。
(3)在與自己共事的工作人員中,尋找積極的而不是消極的品質。
(4)對別人表示寄予最大的期望。
(5)保持足夠的謙遜,在別人的行為理應受到尊敬時,向別人誠摯地致以敬意。
一個管理者獲得成功之前,他必須得到人們的尊敬,否則,他就無法贏得別人的合作。鋒利的言辭,冷漠地對待他人的權利和感情,有意無意的怪癖——所有這些,都將使這個人得不到人們的尊敬,至少是很難得到人家的尊敬。而且,如果有相當多的人對他懷有不好的看法時,他失敗的可能性便遠遠超過了成功的可能性。
合作不能靠命令來維持。人們在完成合作的任務時,如果僅僅是因為害怕,或者出於經濟上的不安全感,那麼,這種合作在很多地方是不會令人滿意的。因為,這樣做便把合作的精神忽略了,而正是這種精神——心甘情願的合作態度——對企業的成敗具有重要的影響。
你的工作要得到別人的支持而不是反對,必須喚起別人合作的願望,使他們直接或間接地看到了自己的利益。人們都希望得到賞識,但這並不意味著可以通過奉承獲得他們的合作。人們想要得到的是這樣的一種賞識:承認他們正在做的工作是很有價值的,是值得花時間和精力去做的工作;他所做的事情,對他的人生旅程非常重要。
得到最佳合作的關鍵,是給予人們與他們才能相稱的、有意義的工作,並且承認和肯定他們邁出的每一步。這就強調地證明了這一事實:要不斷地得到合作,就必須讓人們做有意義的事情。
今天,大量工人不安心於本職工作的原因,可以說是由於他們被迫去幹低於人類所幹工作的工作。如果一個人的工作可以由機器來做,並做得同樣好的話,那麼,要他對自己的工作感到欣慰,那是很困難的。
當然,合作有著不同的等級。如果你善於運用心理學,你甚至可以得到從事次要工作的人員的合作。要做到這一點,應使他們認識到他們所做的工作與自己的幸福和前途是密切相關的。當然,也可以借助於競賽和獎勵這類方法。
人們如果喜歡你,當你要求他們合作時,就易於取得他們讚同,因為既然喜歡你,就不會懷疑你的動機。有時候,和你一道工作的雇員幫助你,僅僅是不忍看到你處於困難的境地,這種境地威脅著你的個人幸福,而你急於擺脫它。
人們因為喜歡你而與你合作,所舉的理由並不總是很講得通的,但是人家既願對你效力,你又何必多追究呢?
在人的本性中,有許多共同的品質和習慣性反應。他們在生活中,有很多相同的需要,他們用許多相同的方法,以表示他們的友好、真誠和對同事的理解。由於這些共同點,我們完全可以通過一些可行的途徑,來促進大多數人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