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要能把握“到位感”(1 / 1)

管理者平衡與下屬之間的關係是相當微妙的,一定要注意“到位”,才能行之有效。例如:

(1)把握好分寸

由於管理者所處的地位、職能,說話的分量與影響力與一般人不同,同樣一句話從管理者口說出就更具權威性與信任感,這就要求管理者無論說什麼話都要把握分寸。否則,講話隨意,甚至信口開河,都會有損於自己的形象和威信,影響工作的順利進展。

不把話說得過滿,是一種分寸感。比如某單位長期虧損,一位新領導上任時不經過對本單位存在問題進行調查研究,更沒有製定切實可行的扭虧方案就當眾表態說:“要在半年內解決群眾的福利和住房問題,並且扭虧為盈。”但由於包袱的沉重,盡管使出渾身解數,一年內仍無起色。承諾變成了空話,領導威信一落千丈。有大氣魄並不能解決問題,給自己留有回旋餘地,方能顯出領導的說話水平。

(2)表現出果斷和權威

果斷和權威,是管理者主體意識的核心,也就是指上司應感到自己的話具有“拍板”、“定調”的味道。如果下屬與上司談了一小時的話,上司都沒有說出一句決策性的話,那這場交談將沒有結果。這樣的交談,不能滿足下屬的期待。

(3)先摸清對方的想法

在下屬與上司談話時,上司應讓下屬充分地把意見、態度都表明,然後再說話。讓下屬先談,主動權在自己,可以從聽下屬的彙報中選擇弱點追問下去,以幫助對方認識問題,再談自己的看法,這樣對方易於接受。如果在沒有掌握全部事實的情況下,沒有經過深度思考的情況下就說出自己的意見,不-定能說準;若再受到下屬的迫問將會十分尷尬。

因此,讓對方先講,自己思考問題,最後決斷,後發製人,更能有利於表現領導的說話水平。

(4)尊敬下屬,求同存異

管理者必須維護自己的威信,因為一個沒有主見、被人左右的管理者無法得到下屬的尊敬與服從。但這並不表示管理者要剛愎自用獨斷專行。好的管理者在與下屬交談時,應擺出兼收並蓄、取長補短、互相切磋、求同存異的姿態。碰到情況不是忙於下結論,忙於批駁對方,而是以這樣的話語談出看法,如“你的意見很好,但如果換一個角度看,會怎麼樣?比如……”、“我的想法和你不同,咱們交換一下好嗎”“嗯,讓我考慮一下,明天咱們再談”。這樣的話語姿態低調,但主導性同樣很強,易於被部下接受。

當然,作為管理者在與下屬溝通時,還應注意對下屬的尊重,談話時切忌盛氣淩人,批評時切忌冷嘲熱諷,有錯時切忌回避粉飾,有功時切忌自我炫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