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好態度能得到好回報(2 / 2)

上司和管理者之間的角色關係被確定,人們就會依照彼此間所認可的相互交往方式同對方“打交道”。作為管理者,依據法律或章程賦予的特定職責和權限進行工作。作為管理者,則圍繞上司去實現目標。

上司和管理者都各幹各的事情,各守各的本分。既不應要上司領導去幹管理者人員的事,陷入事務主義;也不應讓下級人員去做領導的事,出現“越位”,即越權或擅權。

我們強調,要準確地認知自己的社會角色,擺正自己的社會位置,目的是為了防止和克服“越位”現象,找到一個穩妥的出力方式。

“越位”是管理者在處理與上司關係過程中常發生的一種錯誤。它的主要表現是:

[1]幹工作越位

哪些工作應該由誰幹,這裏麵有時也有幾分奧妙。有的人不明白這一點,有些工作,本來由上司出麵做更合適,他卻搶先去做,從而造成幹工作越位。

[2]表態越位

表態,是表明人們對某事件的基本態度,一般與一定的身份相聯係。超越身份,胡亂表態,是不負責的表現,是無效的。

[3]決策越位

決策,作為領導活動的基本內容,處於不同層次上的領導者其權限是不一樣的。有些決策可以由管理者作出,有些決策則必須由上司作出。有的下級人員不能充分認識這一點,明明應該由上司作出的決策,他卻超越權限,自己擅自作出。

[4]某些場合越位

有些場合,如同客人應酬,參加宴會,也應適當突出上級。有的人作為下屬,張羅過歡,顯自己過多,顯上司太少,這也不好。我們常從電視裏看到,中央領導接見先進人物,參加宴會,一般主要領導走在前麵,給的鏡頭要多些;照像也都是主要領導處於顯赫位置。這點,我們在處理與上司關係時,很有必要借鑒。在某些場合,最好也要注意不越位。

[5]答複問題越位

有些問題的答複,往往需要有相應的權威。而有的人明明缺乏這種權威,卻擅自答複,這也是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