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對待上司應該持什麼樣的態度呢?總起來講,應當是:
(1)服從而不盲從
管理者服從上級,這是一條組織紀律。作為管理者,應該遵守這條紀律。這也是一條起碼的準則。堅決貫徹這條準則,是每一個社會組織、社會機構得以存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同時也是現代化建設事業不斷取得成就的可靠保證。
應當指出,管理者對上司的服從絕不是盲從。
有一些人覺得,要與上司搞好關係,就要匝著上司來,上司怎麼說我就怎麼做。這是錯誤的。靠盲從建立起來的上下級關係,根本談不上是良好的人際關係。應該認識到,在一項決策尚未出台以前發表意見,在決策執行過程中及時指出問題,在上司有明顯失誤時嚴肅地提出批評、告誡,以及在上司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失誤時據理力爭,這既是管理者的權利,又是下屬的義務,是對整體利益以及上司個人負責的表現。作為管理者,可能會因敢於直言而遭受不公正的待遇,但是必須堅持真理。
(2)尊重而不庸俗
這一條的要求是:一方麵,管理者對上司要采取尊重愛護的態度,對上司的繁忙要予以體諒,當與己有關的問題一時得不到解決時,不可妄加非議、惡語中傷或采取無理行動;另一方麵,又不能對上司阿諛奉承,投其所好。現在,有些人在上司麵前一味恭維,稱呼擔任副職的上司時,故意去掉“副”字,以博得歡心;見到上司有缺點,非但不指出,反而替其掩飾;還有的請客送禮、打“小報告”等。凡此種種,都是把與上司的關係庸俗化的表現。對此,我們應堅決予以摒棄。
(3)規矩而不拘謹
管理者在上司麵前,言談舉止應該莊重文雅,不能過於隨便或太輕浮。但是,在上司麵前也不能十分拘謹,說話辦事缺乏個性,處處謹小慎微。作為管理者,要想與上司建立良好的關係,應該依靠自己認真地、積極地、有創造性地工作,並且不斷為實現組織目標作出自己的貢獻,而不能錯誤地以為隻有唯唯諾諾、掩飾個性才是良策。尤其是在今天,我國建設和改革都是開拓性的,是在摸索中前進的,這就更需要管理者、特別是青年人充分發揮聰明才智,富有創造性。由此建立起來的上下級關係,才是符合時代潮流的。
(4)出力而不越位
真正做到出力而不“越位”,必須正確認識自己的角色地位,這是作為管理者處理好上下級關係的一項重要原則。
任何個人都是處於社會中的個人,他總是在社會中居於某一特定位置,有一套與這種位置相關聯的行為模式,代表著一套有關行為的社會標準,即人們的角色地位。這種角色地位是社會客觀賦予每個人的,代表了每個人在社會關係中的位置,是每個人的身份,誰都不應超越。它決定了人們的行為必須與它相符合,這樣才能夠與其他社會角色的關係處於常態,保持和諧。反之,則必然引起自己與其他社會成員的關係緊張,甚至危及正常工作和秩序,給社會和事業造成不良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