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管理者都會有自己的反對者,這是不可回避的事實。
但在這一共同的事實麵前,則因管理者個體素質的不同,所持的態度、處理方法和效果不一樣。有的麵對反對者惱羞成怒,視為“眼中釘”、“肉中刺”,有的是無可奈何、束手無策、聽之任之,有的則是虛懷若穀,統率有方、駕馭有餘。其中大有學問。
一個管理者在他領導的群體中,有自己的反對者,這並不是件壞事,相反,從某種意義上講卻是件好事。
這樣可以經常使自己警醒,使自己的言行時刻處在監督之中,從而使自己不犯錯誤或者少犯錯誤。能夠促使自己不斷完善,不斷提高領導水平,走向成熟。
如果一個管理者經常隻能聽到一種聲音、一個調子,這很容易使管理者陶醉,滋長驕傲自滿停滯不前情緒,從而犯經驗主義和教條主義、主觀主義錯誤;他所領導的單位也必然是萬馬齊喑、缺乏力氣和活力的群體。因而從這種意義上講,要正視反對者,還應當保護反對者。
成熟的管理者都會駕馭反對者,變反對者為支持者,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他們的方法是:
(1)弄清原因,對症下藥
反對者反對自己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隻有弄清楚,方能對症下藥,有的是思想認識問題,一時轉不過彎來,對於這種反對者切不可操之過急,理應多做說服工作。實在相持不下,一時難以統一,不妨說一句:還是等實踐來下結論吧!有的下屬反對自己是因為自己的思想工作作風欠缺或主觀武斷,脫離實際;或處理不公,失之偏頗。對這種反對者最好的處理方法就是從善如流,在以後的行動中來自覺糾正。還有的反對自己則是因為其個人目的未達到,或自己堅持原則得罪過他。對於這種人一方麵要團結他,一方麵要旗幟鮮明地指出他的問題,給予嚴肅的批評與教育,切不可拿原則作交易,求得一時的安寧和和氣。總之,管理者要冷靜地分析反對者反對自己的原因,做到有的放矢,對症下藥。
(2)勿計前嫌,處事公道
這是一個正直、成熟的管理者的基本素質,也是取得下屬的擁護和愛戴的重要一條。反對者最擔心也最痛恨的是管理者挾嫌報複、處事不公。管理者必須懂得和了解反對者這一心理,對擁護和反對自己的人要一視同仁,切不可因親而賞,因疏而罰。隻有這樣,才能使反對者消除積慮和成見,與你走到一條道上來。
(3)虛懷納諫,勇擔己過
一個管理者必須具備虛懷若穀的胸懷、容納諍言的雅量。
遇到下屬反對自己的事,首先要捫心自問,檢討自己的錯誤,並且在自己的反對者麵前勇敢地承認錯誤。這不但不會失去威信,反而會提高領導的權威。對方也會因為你的認錯更加尊重你而與你合作。千萬不可居高臨下,壓服別人,一味指責對方過錯,從不承認自己不對,即使心裏承認但口頭上卻拒不承認,怕失麵子,這是不可取的,也是反對者最不能接受的。
(4)親者從嚴,疏者從寬
一個群體有親疏之分,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也是如此,無論你承認與否,這是不可否認的一個客觀存在。因為在一個單位中總有一部分同誌由於思想、性情、誌趣與自己接近,容易產生共鳴,獲得好感、贏得信任。這種親近關係常會無意中流露出來。而那些經常反對自己的人,在一般人看來是不討管理者喜歡的,無疑與管理者的關係是“疏”的。一個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的“親疏”,是下屬最為敏感的問題。如果一個管理者對親近自己的恩愛有加、袒護包容,而對疏者冷落淡漠,苛刻刁難,那麼團體內部必然產生分裂,滋生派係。正確的方法應該是親者從嚴,疏者從寬。也就是說對親近者要求從嚴,而對疏遠者則要寬容一點。這樣可以使反對自己的人達到心理平衡,迅速消除彼此間的隔閡和對立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