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3 / 3)

聽到這裏,不禁又覺得有些滑稽起來。這個男聲想得怎麼這麼天真。連我這個站在台下的觀眾都知道,她的眼睛和她的腦子從未離開過她的身體,她就是這樣目不轉睛地看著自己的;她也就是因為這樣,才看不清自己的。我倒是覺得,也許她可以跳出來看看我才是那個像你一樣地看著她的人,盡管現在看見的隻是個空洞的聲音而已。女聲換了個話題。

“為什麼你從來不告訴我應該怎樣做,應該走向哪兒?”

“因為我能想到的對你最好的愛,就是不把自己的意誌強加到你的身上。”

“我掛電話了。”

這應該是他們之間的電話對話。無聊冗長的段落讓觀眾隻剩下零零散散的幾個。句子唯一的變化就是詞語的發音和詞語間的間隔長短。可是我居然從女聲中聽出了苦澀。是我的耳朵漸漸聽出了沒有意識到的情緒,還是我已經漸漸走進女聲的話語。這個女聲比她自己和那個男聲認為的都要複雜得多。他們太不一樣了。男聲的最後一句話說得真美,就像此刻融入淡紅色雲朵的太陽。但我怎麼有種不祥的預感。

此時屏幕寫上了“第二幕”。

男聲說:“在幹什麼呢?還記得我嗎?”

女聲說:“看電影呢。你是那個橙色襯衫。”

“要不要出來喝杯咖啡?”

“為什麼要出去喝杯咖啡?”

“因為我想讓你當我女朋友。”

“可是你甚至都不了解我。”

“兩個人在一起是一場博弈,在隻有一張空棋盤的時候一切都猶未可知。

而當對弈雙方都盤腿坐在棋盤兩邊的時候,那他們一切便都心照不宣。他們是合作夥伴。他們共同呈現一局無法比擬的精彩好棋。同時他們又是良師益友,對方的一招一式讓自己得以領悟其中的棋理。但最為重要的是,他們是刻有對手之名的親密愛人,他們一隻手在棋盤下握緊,另一隻手卻在棋盤上各自為營。他們想從對方的棋子中得到自己所需要的,同時他們也要允許對方得到他們所需要的。

這就是規則。在我看來,最終曲終人散的時機隻有三個:一個是在確定劣勢方想要止損的時候,一個是確定優勢方想帶著優勢離場的時候,另外一個是到達事先已經約定好的比賽終止時間。當我和你進行完昨天的對話之後,我就已經坐在棋局一側等著你了。”

“所以你隻是需要個對手。”

“不,你能給我的遠不止如此。我既需要棋盤上麵博弈的手,又需要棋盤下麵緊握的手。感情是一本敞開的書,是自然定律,是必須要拐的路口,是埋藏於肉體之中的精神。你能在棋盤上麵給我智慧,又能在棋盤下麵給我陪伴;既能用一顆棋子給我一個經驗,又能用一寸時光給我一個經驗。而這一切,也都蘊藏在黑白兩色的棋子之中了。”

“所以那個人並不一定是我。”

“一定是你!因為你心裏擁有一個我想要得到的圖案,並且但凡棋局便需棋逢對手。”

“那麼你能給我什麼?”

“我們見麵說吧,好嗎?”

男聲的聲音戛然而止。

喇叭裏響起電話鈴的聲音,持續不斷。天啊,聲音太大了些。這聲音把天給遮暗了,太陽和淡紅色的雲朵一轉眼就不見了。

電話鈴響。電話鈴響。電話鈴響。

等到喇叭終於回歸平靜的時候,我很想拿出點什麼拽上個什麼人打個賭,隨便出個題目,隨便賭點什麼。

可是沒有人願意跟我打賭,除我之外的所有人都已經散去了。我的眼睛已經習慣了這個巨大房間的黑暗,我看到什麼東西從蛋殼探出頭來。

這樣聽來,藍色碎花裙子和橙色襯衫,兩個人也是學生。學生?多麼千瘡百孔的字眼。

大幕再次徐徐拉上。

本以為該到曲終人散的時候了。然而,在兩幕讓我聽上去感覺異常堵得慌的對話之後,“第三幕”就這樣開啟了。

舞台上打起了一束聚光。

男人和女人重新出現在舞台上。不,這麼說來應該是男生和女生。女生重新戴上麵具,但是那對藍色耳墜裏仍舊有相同的側臉弧度。他們旁邊是一張塑料泡沫的咖啡桌,兩把塑料座椅,兩個紙杯。多麼廉價的舞台設計。

女生端起紙杯:“好了,你現在可以說了,你能給我什麼?”

男生用一隻手扶住杯身:“我能給你的是能在白晝和夜晚都清晰可辨的安全感。”

“什麼意思?”

“因為一旦開始棋局,就要遵守規則。”

“遵守規則就能得到安全感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