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學習創新——破繭成蝶,學會飛翔(3)(2 / 2)

也就是從那時起,張瑞敏利用從夜校裏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工廠中,他在車間進行一個又三個革新試驗,有了知識的積累,他逐漸由工廠工人到班組長、車間主任、副廠長,一步一步的飛越;而在他以後的回憶中也是最先提出了企業文化,在那時看來,也隻有知識水平,管理才能深到一定的境界才能達到的一種超前的意識和理念。

在如今,海爾在全球160多個國家都占有一定的市場,在去年的營業額達到1000多億元,海爾真正成有“大象級”的企業的時候,而作為首席執行官的他卻並沒有因為海爾的成功而停止不前,而是顯得更加深邃更加低調。

他從那個又老又舊的員工宿舍區搬出去也隻有幾年時間,他的家雖然寬敞但並不像那些富人們將家裏裝扮的奢華,不過,他卻用另一種方式使他的家意味深遠,那就是藏書,他不像那些成功的企業家僅僅隻是“藏書”,而他經常翻閱,還提筆寫些散文,他總是想的多,說的少;不說則已,一說則引人深思。

也是因為不斷的學習,他很會抽象思考,能將非常複雜的理論簡化為三兩句話,他傳播他的獨特的觀念和心得;他就是愛讀書,對於全球政治經濟發展趨勢保持高度警覺,也因讀書,對於每件事情都有自己的看法,而不是隨波逐流;他還研究我國古代哲學和佛教思想,他推崇老子的“天下萬物生於有,又生於無”,他也強調我佛教的“凡牆都是門”,就是告訴別人,也是告訴自己任何表麵看似不通的事情都可以成為禪悟的契機。

這就是張瑞敏的成功,張瑞敏的個性,就是因為不斷的學習,不斷的積累知識,才會有今天海爾的不斷發展,不斷革新的出現;他是一位領導者,可是,他卻比其他的領導者更顯深邃。

一個企業的創新需要的是人們的打破思想,勇於創新,不甘落後的堅定信念和行動,而這些條件具備的前提首先需要的就是領導者不斷學習和補充知識;因為,對於知識積累的越多,看待每一件事情就會比別人更加深度,更有高度。

沒有營養就是自行消亡!

我們身邊總是有很多人認為對於知識的積累是浪費青春,認為從小學到大學再上到研究生甚至更高都是沒有太大用處的事情,很顯然,因為他們沒有從知識中吸取營養而是一直浮在知識表麵;然而,對於那些善於從中吸取營養的人而言,沒有知識就是等於沒有了明天在。

如果,你願意做一個小角色,你可以選擇要不要補充自己的知識;而如果你扮演的是一位領導的角色,如果你因為已有的成功而停止學習,停止吸取營養就是自行消亡,因為,知識是不變的,而世界在不斷變化,不斷發展,不進則退。

對於員工所說的一個問題,第一次接觸你可以不知道,大腦可以出現任何空白,可是,下一次再次麵對一個同樣的話題,同樣的事情,你必須要對此非常透徹,隻有這樣,才能讓你保持對於一定知識的不斷積累,才能讓一位領導者對於同行業的發展保持一顆清醒的認識和預見,才能讓企業在大市場的發展過程中如魚得水。

一位領導者不補充知識,而是每天忙於各種企業家的聚會、論壇、飯局的話,你的肚皮的厚度則會不斷的積累,交際會不斷的積累;可是,麵對企業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企業的發展方向,市場經濟會為企業帶來怎樣的有利條件,企業會麵臨怎樣的發展危機等等問題,或許,你的身邊是有很多有人才的人為你出謀化策,不過,無論怎樣級別的領導者,最終都需要自己做出決策,都需要自己拿出對策,而成敗發展對於自己也至關重要;知識積累的程度不同,對於事情也就有不同的看法和見解,盲目跟風,還是獨擋一麵都會因為知識積累而有所不同。

補充知識不僅是對於個人知識深度的積累和提高個人競爭力的一種手段,而且對於企業而言領導者的知識積累是企業發展中不可缺少的因素,所以,企業領導者別無選擇的要補充知識;當然,你的不補充就是自行消亡,給自己,給自己的員工,給整個企業都會帶來惡劣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