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溝通交流——動情曉理,疏通阻礙(2)(2 / 2)

2、領導可以開通一個“溝通信箱”,以電子郵箱或者平信郵箱的形式向所有的員工公開,在生活上還是工作上都可以與您進行零距離的交流,這樣就會為一些比較內向、不善於表達但是很有思想的員工提供了一個溝通平台,這樣可以解決一些已經積累了常年累月、員工想說而不敢說的問題。

3、領導與部門或者部門負責人直接溝通,不定期的參加部門會議,了解該部門所麵臨的困難、該部門負責人對部門工作的規劃等。

4、在一些正式的溝通上,將溝通製度化、規範化和信息化。在溝通的過程中采用什麼的溝通格式?溝通語言等做一個規範,這樣在溝通的過程中就能夠保證信息的準確性。設立共享信息的平台,讓每個員工、部門都能夠從對方的成功或失敗中有所得。

總之,領導在與員工的溝通中,目的就是獲得企業或員工的真實信息,根據這些真實信息做出正確的決策。

Part 5 及時溝通,及時得到反饋

在一個決策做出之後,你需要知道決策執行的結果,這就是信息的反饋,一個完整的溝通包括兩個方麵:信息的傳遞的過程和信息反饋的過程。如果一個領導者隻是將信息傳遞出去了,而沒有重視或者得到反饋,那麼這個領導者首先是失敗的。領導是信息傳遞的傳送者,一個信息的傳遞是為了解決問題,沒有得到結果對於領導來說哪就是一個無效的溝通。而檢驗溝通的是否有效關鍵在於執行者是否將這個信息正確、完整、及時的得以執行,以及執行的效果的程度,這些就需要信息的反饋,根據信息的反饋領導者才能決定是否需要再次的溝通。所以反饋在溝通中是必不可少的。

經典案例:

張經理是某汽車銷售公司人力資源部的經理,這幾天銷售部劉經理說自己的銷售人員不夠,要求張經理為自己招聘一些有銷售經驗的銷售人員,於是張經理開始了緊鑼密鼓的招聘工作。

根據劉經理的要求,張經理馬上招聘了一部分銷售人員分給了劉經理試用。試用期為一個月。一個月之後張經理沒有得到劉經理的任何信息的反饋,張經理以為招聘的哪些銷售人員比較合適,也就沒有在問劉經理。

又過了一個月之後,張經理收到了劉經理的人員試用信息反饋表,上麵寫的是一些關於員工在試用期表現如何不好的信息。張經理看到信息反饋表之後,以為張經理對此員工不滿意,該員工已經過了試用期,簽了1年的勞動合同,辭退肯定是不可能的,於是又為劉經理招聘了一名銷售員。當張經理把這名銷售員送到劉經理哪裏之後,劉經理說自己沒有說缺少銷售員,為什麼給自己安排了一個銷售員?就此張經理和劉經理開始了爭辯……

關於類似的事情在哪些溝通不及時、反饋不及時的企業時有發生。通過這個案例我們可以看到:

首先問題出在劉經理信息的反饋,第一、不及時,員工的試用期隻有一個月,時間的限製是一個月,而他兩個月之後才將信息反饋給人事部,這顯然在時間上就已經構成了錯誤,致使信息的發送者無法處理。第二、信息反饋的不全麵。用人部門隻是將員工的表現反饋給了人事部,而人事部要通過信息的反饋做出決策需要兩個方麵的內容:1、試用員工的具體表現。2、用人部門的意見,該員工是否辭退?是否需要招聘此類員工等。如果沒有了第二方麵,信息傳遞者很難做出決策。

其次,沒有及時的溝通。作為人事部的張經理,缺少和用人部門的及時溝通,如果信息的發送者在遇到模棱兩可的反饋時,及時的和信息的接受者進行溝通,而不是根據自己的猜想做出決策,相信也能夠及時的解決問題。

從這個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出一個完美的溝通需要有一個及時、正確的反饋去支撐,作為一個領導,要想溝通成功,就必須要求接受者及時的進行反饋。如果領導發現下屬沒有完全理解所表達的意思,那麼領導就要再次的向接受者發送信息,知道理解為止。領導者必須規定和要求執行者將信息執行的結果及時的給自己反饋,這樣有利於對於自己的決策進行修改後,再次溝通。

及時反饋的重要性

下麵是一個信息反饋圖:

從這個圖表中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出,反饋連接著信息的發送者和信息接受者,如果沒有信息的反饋或者信息反饋不及時會出現什麼情況呢?

第一、信息的發送者無法知道信息接受者是否準確完整的接受到了信息,也就無法對自己發送的信息做出正確的判斷。如果信息反饋不及時,會增加溝通的整個周期,影響溝通的效率。對於一個企業來說,阻礙了企業的發展速度。

第二、信息的接受者無法確認自己接受的信息是否準確。對於一些不理解的信息,在執行的過程中,可能隻是憑借自己的主觀思想去理解和操作,容易讓信息失真,達不到預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