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通交流是伴隨領導的一種行為,可以說沒有溝通交流就不會有領導的存在,一個全麵性的領導必須是有一個良好溝通交流為基礎的,俗話說:“溝通是成功的橋梁”,不管是以怎樣的方式溝通交流,是破口大罵還是和顏悅色娓娓道來,都會產生一種結果,而沒有溝通和交流就沒有任何的結果,這會成為領導的悲哀,在遇到困難阻礙的時候,隻有有效的溝通交流才能清楚障礙。
Part 1 溝通是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
作為一個領導,在遇到問題的時候,首先我們需要尋找當事人來解決這個問題,那麼就需要和當事人溝通,進一步講,這問題是否能夠有效的解決,需要充分發揮領導的溝通能力。就好比你去飯店吃飯,你必須告訴服務員你吃什麼?如果你不開口,那麼你的吃飯問題將得不到解決,問題其實就這麼簡單。
領導者在商業活動中處於一個極其重要的地位,一個溝通的忽視將會影響到整個局麵的發展,導致全局的發展改變軌道,結果將是不堪設想。領導者在企業中具有一定的權威性,這是領導者本身具有的特征,在遇到問題的時候,領導者的溝通效果要比管理者的溝通效果好很多,所以充分發揮領導的溝通能力是解決問題的最有效途徑。
經典案例:
某企業是一個生產摩托的企業,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摩托車行業得到了迅猛的發展,慢慢的企業以生產為重心轉移到了以市場為重心,從而這個企業在市場上獲得了快速的發展,產品的市場占有率明顯的提高,然而由於人們消費意識的提高、很多同行的加入以及國外幾個大品牌的競爭力,該產品在市場上出現了很多的問題。主要表現為:銷售成本越來越高,但是相反的銷售業績卻在不斷的下降,生產部門在對產品進行了更新換代、升級之後,也沒有起到很好的作用,隨之越來越多的是產品的投訴問題,該產品在市場出現了越來越多的產品質量不過關的現象。
老板責令營銷部門查清問題所在,營銷部門的領導對每一個營銷的方案和程序進行了嚴格的審核和複查,並請了管理谘詢公司的資深分析人士進行了評估,結果發現其營銷意識、營銷通路、促銷意識及方案、營銷人員的管理等都沒有問題,相反的在市場調查的過程中發現,產品的品質問題和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案卻一直沒有解決,銷售業績慢慢下滑,銷售部門說這是生產部門的問題,而生產部門說如果產品質量提高的話,成本自然就會上去,企業就失去了利潤……這樣銷售部門和生產部門產生了極大的矛盾。
這是一個典型的銷售部門和生產部門或者說領導之間溝通不暢的問題,隨著市場的轉型,很多企業把生產的重心轉移到了市場的重心上麵,忽視了產品的生產問題,這樣即使營銷工作做的非常好,最終也會導致產品銷量逐漸下降的結果。如果在轉型之後產銷部門之間的領導能夠有一個很好的溝通,在生產和銷售上麵能夠有一個很好的配合的話,相信也不會出現這樣的結果。
對於兩個部門的領導來說,首先需要具備的意識是顧全大局,這是作為一個領導最起碼的素養。營銷部門的領導不能把由於產品質量的問題影響了自己的的銷售、而自己的營銷方案一定都沒有問題這樣的理由全部甩給生產部門,這是最不明智的選擇。營銷部門領導首先應該做出這樣一個方案:了解自己競品的優勢和特點、自己產品的不足等,然後把這些問題與生產部門進行良好的溝通,繼而生產部門在生產的過程中加以改進。對於生產部門的領導,不能因為為了降低生產的成本,而自認“我的產品就這樣了,”顯得無助,生產部門的領導必須和銷售部門進行充分的溝通,了解市場的需求、產品需要改進的地方等,然後製定的相應的方案,對產品進行改進。
溝通讓問題不再是問題。
領導的職責就是做出正確的決策,在決策的過程中首先需要的是信息的傳遞和接受,這兩個方麵都需要充分的溝通,這樣才能夠保證信息的準確性。
首先,在遇到問題的時候,你需要接受下屬傳遞給你的問題,由於站立的高度和角度不同,下屬傳遞給你的問題可能隻是一些表麵的問題、發生這些問題的現象等,他們需要等你的決策,然後在去執行,這是作為下屬的職責,而作為領導需要根據這些問題製定相應的方案,方案製定的是否有效完全取決於你接受信息的全麵性。下屬如果給你的問題不全麵你需要和他們深度的溝通,因為下屬是問題的當事人,更深層次的了解問題發生的原因和細節,這樣才能製定出最為合適的解決方案。
其次領導信息的也需要充分的溝通,如果你傳遞給下屬的信息缺少細節,而作為下屬又不好意思問這些細節問題,那麼領導的信息傳遞到最後可能會變味,最後在執行的過程中模棱兩可,導致預期的結果不能夠實現。在信息傳遞給下屬後問一句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沒有?因為站立的高度不同,下屬不一定明白執行的細節。或者告訴下屬具體的執行方案,達到的預期效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