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團隊激勵的11種方法(9)(2 / 3)

對於員工,不要太吝嗇一些頭銜、名號。一些名號頭銜可以換取員工的認同感,從而激勵起員工的幹勁。日本電氣公司在一部分管理職務中實行“自由職銜製”,就是說可以自由加職銜,取消“代部長、代理”“準”等一般普遍管理職務中的輔助頭銜,代之以“項目專任部長”“產品經理”等與業務內容相關的、可以自由加予的頭銜。

用榮譽激勵員工,首先要認清榮譽的本質。榮譽的設置是為了獎勵先進,表揚貢獻,鼓舞士氣,是一種激勵。既然是獎勵先進,就不能搞平均主義。不幸的是,很多企業的榮譽設置常常是“輪班製”——這月你當,下月我當,為了團結,輪流坐莊。“榮譽輪流坐,本月到我家”。這種榮譽設置幾乎毫無意義,頂多展示一下企業在管理上的規範性。

平均主義就是榮譽的“瀉藥”,隻要一沾上,再好的榮譽也會拉肚子。所以,設置榮譽時應當有統一規範的指標要求。我們以成大方圓藥店為例。

成大方圓藥店的“服務之星”隻設置了三項硬指標:一是要完成本月銷售計劃;二是顧客滿意度高,沒有顧客投訴;三是同事滿意度高,該店員所得投票必須排在門店候選人前列。第一個指標是經濟標準,第二個指標是服務標準,第三個指標是團隊標準。這三大硬指標設計得比較有藝術性,既講效益,又講持續發展,還很好地控製了內部的競爭強度,避免內訌。

也許有人會問,這樣設計榮譽評定標準就一定可以避免平均主義嗎?可以肯定地回答:不能完全避免。道理很簡單,前兩個指標都達到之後,大家就可以在同事滿意度上搞平均主義。那麼,如何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呢?管理者要從四個方麵下手。

1.增加副選項,提高“摘星”的難度

成大方圓藥店評選“服務之星”的第二標準是“服務之星”還必須滿足地區“特色”的標準。比如店員要替顧客著想,不流失顧客,有忠誠的顧客群,櫃組無過期產品,陳列豐滿、新穎、美觀,此外,選手還要經常開動大腦,能夠給門店或地區提合理化建議。這種副選項督促員工全麵提升服務水平,為企業獻計獻策,同時也過濾掉一批保守安逸的員工。

2.加強監督,保證“星”的亮度,防止有人渾水摸魚,名不副實

成大方圓藥店采取總部與門店雙重監督,不定期對“服務之星”的工作進行突擊檢查,一旦發現有不符合評選方式或評選標準的店員當選,則可降低其星級或取消其“服務之星”稱號。

3.搞動態榮譽,而不是靜態榮譽

“服務之星”每季度評選一次。本季度當選的店員佩戴一顆紅星標誌,連續兩季度當選的店員佩戴兩顆紅星標誌,依此類推,連續五季度以上當選的店員則佩戴五顆紅星。但是,如果“服務之星”在下一季度沒有連續當選,則不佩戴任何標誌;升星級隻能連續當選,不能隔季度累加。這種巧妙的設計是對平均主義的致命打擊,隻有積分累積達到要求,才能得到利益與榮譽。如果放棄一次就得從頭再來,損失很大,因而大家就都不願意放棄,領導與未獲得者也不好意思來搞平均主義,使榮譽真正是靠爭取得來,而不是靠施舍得來,創造出合理競爭的氛圍。

4.設置比例

從參選的5000名員工中評出500名。這個比例標準設置得比較恰當,不高也不低,既不會失去榮譽的先進性,也不會失去員工的參與性。

讓榮譽真正起到激勵員工的作用,必須注意以下四點:

(1)榮譽是獎勵先進的,不是獎勵權力的,各級榮譽要分清。特別是像“小紅星”這種基層榮譽,更不能讓管理層參與。如果他們參加,本身就不公平,給他們,員工會認為有權力就有業績,感到不平等;不給他們,就會有好事者無事生非。因而榮譽的設置可以分開層次,比如普通員工有小星星獎,店長有大星星獎。成大方圓在這方麵做得也不錯,明確規定店長和主任不得參與“小星星”評選。

(2)榮譽是獎勵貢獻的,不是獎勵資曆的,不能論資排輩。許多企業都有這樣的固定思維,隻要評選,首先要考慮資深員工,認為如果榮譽不給他們,不僅對不起他們,讓他們心理失衡,資格淺的人也不自在,這樣榮譽也就成了論資排輩。有的企業為了平衡這種矛盾,采取晉級製,比如將榮譽分為五個等級,一“星”是資格淺的,五“星”是資格老的。星多,隻表明他工作時間長。這種做法將會使榮譽僵化,悄然死亡。成大方圓采用的是動態獎勵,“星”多少主要表現在業績,與資曆無關,一個季度沒評上,就沒有“星”了,又必須從頭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