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建立晉升的階梯
在規範了晉升的途徑,即指明什麼崗位從哪個路徑上升之後,接下來就需要建立晉升的階梯,也就是說,要指明這條路徑上有多少崗位,分布如何。指明管理人員走行政類、營銷人員走銷售類、工程師走技術類、文員走行政事務類,即是規範了晉升的途徑。以銷售類為例,具體規定出銷售人員的崗位分為客戶主任、高級客戶主任、客戶經理和高級客戶經理,並對每個崗位進行分級,則是建立了晉升的階梯。作為銷售人員,就可以在這個途徑上,一個崗位一個崗位地、一級一級地通過考核不斷地得到晉升。
規範了類別途徑,建立了晉升的階梯,就為員工的職業生涯打通了道路。這樣,員工就可以目標明確地通過努力不斷地得到晉升。就像一池水一樣,水還是這麼多水,如果你讓它不斷地在旋轉,在流動,哪怕在內部流動,這個水就是活水。同樣,通過績效考核、能力考核和不斷的晉升,員工就可以被激活,他們就能夠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業績,提升自己的能力,企業也因此而得到持續發展的機會。
7.製定晉升標準
規範了晉升途徑、建立了晉升階梯,並不意味著員工隻靠工作年限就可以自然地晉升。也就是說崗位並不是輪著坐的,它是有一定的標準的。具體而言,這一標準應該包括三個部分:
(1)崗位的任職資格要求,具體包括:學曆、專業、專業年限、同行年限、同等職務年限等。
(2)崗位的能力要求,即適應這一崗位所需要具備的能力。
(3)績效要求,即晉升這一崗位所需達到的績效標準。
在實施晉升激勵的過程中,應該嚴格按照標準進行。此外,晉升不應該僅僅是正向流動的,也應該有負向的流動。也就是說,晉升標準應有兩個,一個是向上晉升,一個是向下流動,從而做到員工有升有降。對於符合晉升標準的要給予晉升,對於符合降級標準的要向下降級。
危機激勵法
在遼闊的非洲草原上,弱肉強食、適者生存永遠是不變的真理。
每天早上羚羊媽媽總是早早地叫醒小羚羊說,今天你一定要跑得比最慢的那隻獅子還要快,不然的話你就會沒命;每天早上獅子媽媽也對早早被叫起來的小獅子說,今天你一定要跑得比最快的那隻羚羊還要快,否則,你將沒有早餐吃。
美國旅行者公司首席執行官羅伯特·薄豪蒙說:“我總是相信,如果你的企業沒有危機,你要想辦法製造一個危機,因為你需要一個激勵點來集中每一個員工的注意力。”
員工除了有被重視、被信任、被尊重的需要,還有獵奇好動、探索的需要。“危機”的出現可滿足員工的這一需要,刺激員工試行自己工作的新思路,並且鼓勵和支持他們去冒險,滿足個人抱負。作為管理者,可適當創造一點兒危機感,給員工提供一些動力。
試想,如果公司的一切都在平穩中進行,任何事情都平淡無奇,沒有什麼問題,那麼,工作自然也就不需要,更談不上什麼積極性和創造性了。這時,管理者可適當地運用“危機”手段,將公司“攪拌攪拌”讓員工“活”起來。事實上,人們常在承受著“危機”的巨大壓力下獲得成功。
通用電氣公司正是通過這一渠道,有效刺激員工的想象力,得到新的思路和方法。即使是銀行,也會因危機的降臨而發生變化,不再像殯儀館似的,人們講話都要竊竊私語,對管理者來說,銀行已充滿了創新和機會。
當然,製造一個危機並不是去攪亂企業的現況(哪有這樣的傻瓜!),而是去創造一個機會,提升到更高的層次。
危機激勵猶如一個人在森林中被猛獸追趕,他必須以超出平日百倍的速度向前奔跑。對他來說,後麵是死的危險,而前方則是生的機會。
正如美國前總統肯尼迪所說:在中文裏,危機是由兩個詞組成的。第一個是危險;第二個是機會。
“不時提醒你的員工,企業可能會倒閉,他們可能會失去工作。這樣可以激勵他們盡其所能,不至於怠慢企業和工作。”美國的J.M.巴德維克博士曾這樣說。
每個企業都生存在環境中,環境中的諸多因素都會影響乃至幹擾企業的正常運營,這些因素共同構成了企業經營過程中的風險因素。在競爭的舞台上,麵對著眾多的風險,有的企業成功了,有的企業卻遭到失敗,甚至從此一蹶不振,以破產而告終。
成功固然可喜,失敗也未必可悲,關鍵是要從中吸取經驗和教訓。正如鬆下幸之助所說:“不論一個人現在擁有多麼偉大的事業,他絕不會不曾遭遇過失敗。做事總會遭遇失敗,但在每一次的失敗中要有所發展,經過無數的體驗後,在期間逐漸成長,最後,在自我心中產生某種偉大的信念,才能完成偉大的事跡。最重要的是,當遭遇失敗而陷入困境時,要勇敢而坦白地承受失敗,並且認清失敗的原因。體悟到:‘這是非常難得的經驗,最寶貴的教訓’。”這說明,危機因素可以轉化為企業發展的動力,不能因為懼怕挫折、困難、失敗和危機而痛失企業發展的良機。
所以,管理者不但要有時刻麵對危機的意識,更要善於製造危機感,消除員工的惰性,要讓員工不滿足於企業現狀,通過有效的競爭激勵措施把這種危機感所產生的緊張轉化成生產力,從而激發和提高員工的工作熱情和主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