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有兩點要特別注意:
第一,很多員工不對自己進行管理的原因在於他們不知道如何管理。缺乏自我管理首先是一個能力問題。如果員工們缺乏能力,當他們未能實施自我管理時,對他們大叫大嚷或放任不管都無濟於事。
第二,如果沒人要求他們這麼做的話,他們沒有理由進行自我管理,所以他們不必學會如何去做。簡而言之,員工未能管理自己的現象也是一個激勵問題。
如果你希望員工們學會自我管理,就必須幫助他們培養這種能力,同時要給予他們激勵。
要注重讓員工從錯誤中學習
“艾瑪,我還以為你很清楚應該怎麼做,不會在征得我們同意之前讓部門承諾下一個最後期限的。”
“我想我們應該積極地對顧客作出反應,何況我們沒有任何理由不這麼做……”
“你怎麼想我不管。你知道,我不希望看到你們未經我的允許就做出什麼承諾。明白了嗎?”
從這次衝突中,艾瑪學會了什麼呢?先來征求你的意見,沒錯。但她也學會了不要獨立思考。她並沒有了解為什麼征求你的意見很重要,為什麼自己的行為可能會給工作群體造成損害。同時,你也沒能了解在許諾期限時,她是出於什麼考慮。簡而言之,沒有人從中學到多少東西,而艾瑪學到的,大部分具有誤導性。
有的員工對規章製度漫不經心,常常我行我素。對這些員工,有時確實需要嚴加管束,甚至可以把他們調到更能發揮獨立性的工作崗位上去。但大多數員工並非如此,他們願意照章辦事,也希望有獨立進行判斷的機會。
怎樣才能確保員工們既能按你的吩咐辦事,又不變成唯唯諾諾之輩呢?上麵的對話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以下是實踐的步驟。
步驟1:要讓這位員工明白自己做錯了,不要對自己說這隻是偶然事件,以後不會再發生。越早處理,問題解決起來也就越容易。上麵這位經理就是這樣做的:問題在於他隻做到這一步,而沒有繼續下兩個步驟。
步驟2:了解這位員工為什麼會犯這樣的錯誤。這位員工思考問題的方式可能是正確的,動機也是好的(艾瑪就是這樣),但並不全麵。他可能注意到了你忽略的一方麵問題,可能在進行同樣的思考前就作出了衝動的反應,原因多種多樣。
步驟3:既然已經知道這位員工行事的原因,你就不僅能把自己的判斷和發生的情況聯係起來,還能將其與員工所采取的方法聯係起來。你能向你的員工指出,想法是好的,但沒有得到足夠的信息。如果這位員工看到了你忽略的問題,你要就此向他表示謝意,看看該做什麼工作。如果這位員工忽視了你的規矩,行事非常衝動,問題可能就比較嚴重了。但是,如果問題已清楚,處理起來就容易了。
簡而言之,如果能遵循上麵這三個步驟,你和員工就都能從這個事件中得到學習。這樣,下次你們就能做得更好。說這位員工有所心得,是因為他更好地理解了你的規章製度;說你有所心得,是因為你對這位員工的工作態度和工作方式有了更全麵的深入了解。
有的員工希望能盡量晚上班,盡量少出力,然後溜之大吉——尤其是當薪水很低、工作很無聊的時候。他們對工作一無所知,應該盡力使他們遵守紀律,至少使他們的工作表現達到你的最低要求。
幸運的是,這樣的員工畢竟是少數。大部分員工都是真心希望能把工作做好,讓自己引以為豪。作為回報,他們希望得到尊重,並能發揮工作主動性。但是,如果像對待上一段裏描述的那些員工那樣對待他們,他們很快就會墮落為那些員工的同類。換句話說,你既能幫助他們培養其獻身工作的精神,也能毀了這種精神。
不能沒有了解情況就對員工橫加批評
布萊特說:“不完全是這麼回事。喬·湯布打電話過來,問我是否可以……”
“我不管誰打電話給你。你知道我特意關照過先不要送過去!”
“我知道,可喬打電話過來說他真的需要……”
“還要我多說嗎?我才不管是誰打的電話呢。你這是明知故犯。我真不知道該如何是好。快出去,讓我一個人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