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高效使用資源(1)(2 / 3)

在調查的基礎上,還要對這些信息進行深度分析,再根據分析擬訂好幾套備選行動方案。《孫子兵法》裏說過:“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於無算乎!吾以此觀之,勝負見矣。”意思是說,在戰爭之前進行了周密分析、籌劃的一方,往往由於事先準備了多套方案,所以緊急關頭往往臨危不亂,總是能采取最佳的應對策略,因而總是能夠取得勝利;而在戰爭之前不加籌劃、不做準備的一方,則往往會歸於失敗。

在進行了調查研究,準備了多套備選方案之後,還要看一下有沒有什麼事情可以提前做好準備,能夠提前準備的就要提前去做。特別是有些事情不提前準備的話,到時就來及不了。總之,要為取得勝利提前掃清有可能掃除的障礙,並創造必要的先決條件。

做不做準備,資源的使用效率可能會有很大的差別。拿銷售部的張先生和李先生來說,雖然張先生比李先生努力得多,跑業務所用的時間比李先生多得多,但每個月下來,他的業績都比李先生要差得遠。其中的原因,正是因為李先生每次外出之前都做了充分的準備而張先生卻很少做。李先生每次外出之前,一定會做足功課,他會盡可能多地收集客戶的相關信息,了解分析客戶及其負責人的特性,再根據分析結果擬訂出多套洽談方案,而且在每一次走訪客戶之前都會提前預約洽談時間。這樣,他每一次“戰鬥”的成功率都很高。而張先生呢,由於沒有提前預約,經常會碰到對方不在的情況,即使見到了客戶的負責人,又因為事先沒有充分了解客戶,所以無法把話說到點子上,或者被一些意外情況搞得措手不及。這樣一來,他每一次“戰鬥”的成功率就很低了。

即使是普通操作員工也是如此,如果在實際操作之前,不事先調試好機器設備,不事先準備好工裝夾具,不事先擺放好待加工材料,不事先看清楚設計圖紙,那麼其工作效率必然會受到影響。

除做好準備之外,要用好資源,還要注意利用先進技術,先進技術的價值是不言而喻的。

有一個流傳很廣的故事很能說明這一點。1923年,美國福特公司的一台大型電機發生了故障,一連數月都找不到毛病,嚴重地影響了生產。後來他們請來了著名的機電專家斯坦門茨。斯坦門茨問清了緣由,圍著電機轉了幾圈,接著在電機外殼的某個地方用手指輕輕敲幾下,然後就用粉筆在那個地方劃了一道線,說:“打開電機,把記號處裏麵的線匝減少16匝,問題就沒有了。”工程師們照辦以後,電機果然運轉如常。斯坦門茨在與福特公司談價時,要價一萬美元。這時有人說:劃一條線競值一萬美元?斯坦門茨隨即揮筆在付款單上寫下一個清單:劃一條線值1美元,知道在哪兒劃線值9999美元。實際上,斯坦門茨解決電機問題為福特公司挽回的經濟損失遠遠不止一萬美元。

我國的袁隆平的雜交水稻技術對土地資源和人力資源利用效率所做出的貢獻就更不用說了。在采用袁隆平的雜交水稻技術之後,土地資源的畝產大大提高了。目前,雜交水稻在中國的年種植麵積約有2.3億畝,占水稻種植總麵積的50%,產量占稻穀總產的57%。每年全國因此增產的糧食超過200億公斤,相當於一個中等省全年的糧食總產。三十多年來,土地資源和人力資源的投入基本上還是那麼多,隻是因為采用了袁隆平的雜交水稻技術,在推廣種植雜交水稻以後,已經累計增產稻穀3500億公斤。技術對資源利用效率的作用由此可見一斑。

此外,用好資源還意味著要提高資源利用的針對性,減少資源的“無效利用”,防止因各種工作失誤而給企業帶來的損失。

所謂提高資源利用的針對性,是指在使用資源的時候,能夠以最合適的形式,在最合適的時間出現在最合適的地點,服務於最合適的對象。有一個經常被引用的案例是有針對性地使用資源的最佳注腳。1981年,英國王儲查爾斯和黛安娜要在倫敦舉行婚禮。這個婚禮預計耗資10億英鎊,它吸引了整個歐洲乃至全世界的目光,媒體老早就開始連篇累牘地報道,英國民眾更是人人都想親眼目睹這一場世紀婚禮的盛況。有一家望遠鏡公司不願錯過這個良好的時機,他們放棄了以精密的合金和精準的鏡片來生產望遠鏡的做法,而是以硬紙板配上鏡片製作了幾十萬個簡易望遠鏡。在婚禮舉行的那天,從白金漢宮到聖保羅教堂,婚禮花車將要經過的路上都擠滿了觀眾,人數將近百萬。這樣多的人擠在一起,站在後麵的人都無法看清楚王儲和王妃的風采。正當人們為看不清這舉世矚目的壯觀場麵而焦急不安時,長長的街道兩旁突然冒出了幾百個叫賣望遠鏡的兒童,賣的正是這家望遠鏡公司生產的簡易望遠鏡。在“用望遠鏡看盛典,一英鎊一隻!請自備零錢!”的叫賣聲中,幾十萬個簡易望遠鏡被一搶而空,這家望遠鏡公司也因此大發了一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