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ITAT的資源整合
ITAT的商業模式是近年爭議比較大的一種模式。但有一點是大家比較認同的,那就是這種模式的核心思想是資源整合。產生這種模式的背景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中國有十幾萬家服裝企業,服裝產能嚴重過剩,其中又以中小企業為主,他們缺少分銷網絡和品牌優勢,生存空間受到擠壓;二是由於近十年來城市商業的繁榮,商業地產出現了過度開發的現象,使得商業地產招商越來越難。三是在服裝行業,各種假冒偽劣的品牌大行其道,而消費者的識別能力又很有限。
因此,ITAT采取了服裝生產商、商業地產商和品牌運作商合作的辦法,由服裝生產商提供存貨,由商業地產商提供場地,由品牌運作商負責經營管理,三方以分成的方式從銷售收入中獲得利益。這種模式對於服裝生產商來說,不需要支付進場費、銷售費,而且回款迅速;對於商業地產商來說,租金收入的增長因此而有了無限的想象空間;對於品牌運作商來說,由於規避了存貨風險和租金風險,因而可以專心搞好品牌拓展。它的基本想法是通過將服裝生產商、商業地產商和品牌運作商的資源有效地結合起來,從而達到三方共嬴的結果。這種模式的實質,是零售行業的沃爾碼、家樂福模式和家電行業的國美、蘇寧模式在服裝行業的應用。
實際上,ITAT還是另一種意義上的資源整合。由於目前的知名品牌都已經有自己的營銷渠道,因而他們不可能加盟ITAT,那樣會衝擊原有的銷售渠道。這樣,ITAT隻能整合一些新起之秀,將一些優秀的中小型服裝生產企業的生產資源和營銷資源整合起來,由ITAT集中經營管理,從而達到戰勝大中型服裝企業的目的。由於整合了眾多的中小型服裝企業,ITAT就有實力在全國各地設立配送中心,在全國範圍內統一運輸調配貨物,從而大大節省配送成本;由於整合了眾多的中小型服裝企業,ITAT就有實力提高信息管理技術,可以幫助各服裝企業隨時了解市場動態;由於整合了眾多的中小型服裝企業,ITAT就有實力去搞品牌推廣和渠道拓展;由於整合了眾多的中小型服裝企業,包括區域主管、店長和員工在內的人力資源的培養、調配也就有了規模優勢。同樣地,在一個城市的最繁華的地段的商鋪因為有豐厚的租金,他們也不可能跟隨ITAT去冒這個風險,而寧肯按期獲得穩定的回報,因此,ITAT隻能整合一些二線地段的商鋪,或者是一些因為經營不善而回報不高的商鋪。總之,ITAT這種模式又有一些阿裏巴巴整合中小企業的影子。
在實際的運作過程中,由於ITAT的擴張速度太快,使得它觸犯了資源整合的一些原則:
一、價值鏈的定位不清。現代社會的競爭,越來越由企業之間的競爭轉向整體價值鏈之間的競爭。ITAT整合了服裝生產商和商業地產商,實際上已經形成了一條價值鏈,因而要對整體價值鏈進行準確的定位。正如上麵所分析的,ITAT所整合的資源的性質決定了它隻能整合優秀的中小服裝企業,隻能是在三、四線城市發展,如果要在一、二線城市發展也隻能是在三、四線地段,其定位隻能是針對中低層消費者,通過向這些地段的中低層消費者提供“優質、價廉、時尚”的服裝產品,以區別於價格高昂的品牌專賣店和各種假冒偽劣的品牌貨。但ITAT在品牌宣傳上一直定位不清,模模糊糊,隻給了服裝生產商到這裏賣貨的理由,而沒有給消費者一個到這裏購物的理由。而且一開頭就跑到一線城市發展,甚至跑到一線城市的一線地段發展,在這些地方必然無法與那些品牌專賣店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