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高效整合資源(1)(3 / 3)

簡析幾個資源整合案例

一、包玉剛的資源整合

已經去逝的包玉剛是世界級船王,擁有船隊達200多支,連前希臘船王奧納西斯也難望其項背。包玉剛是一個資源整合的高手。拿他一個資源整合的例子來說,1956年時,他有機會以100萬美元購買一艘7200噸的新船,隻是因為缺少資金而無法購買。沒過多久,包玉剛出差日本,在那裏他聯係到了一家航運公司,並與之簽訂了一個協議。那家航運公司願意向包玉剛租下這艘實際上還沒到手的7200噸的新船,租期為5年,並願意在第一年支付租金75萬美元。包玉剛利用這家航運公司急於用船的有利條件,要求這家公司出麵請它的銀行擔保信用,開立了一張75萬美元的信用狀。然後包玉剛拿著這份協議和信用狀迅速趕回香港,以抵押的形式向彙豐銀行貸款100萬元,買下了這艘船。

從包玉剛這個案例我們可以看到,信息是資源整合者的致勝法寶,而要獲取充分、可靠、及時的信息,整合者一定要有資源整合的思維。

二、蒙牛的資源整合

1999年1月,在租來的一間53平米的居民住宅裏,蒙牛開始了艱苦的創業曆程。當時的蒙牛可以說一文不名,一無工廠、二無奶源、三無市場,資金也嚴重不足,甚至連建廠房、買設備的錢都不夠。就是在這樣的起點下,蒙牛僅僅隻用了幾年的時間,就成為了中國乳品行業的龍頭老大。蒙牛成功的秘決就在於資源整合,牛根生甚至為此總結出了“資源的98%是整合”的著名論斷。具體來說,蒙牛的資源整合過程如下:

一、整合人才資源:當牛根生在呼和浩特溜達了一段時間之後,決心創辦一家在中國最具影響力的乳品企業,於是他找到了願意跟他一起幹的一幫兄弟。這些人大多從事乳品行業多年,而且各有所長,雖然蒙牛前景不明,但他們都願意跟著牛根生為了理想而打拚。

二、整合品牌資源:當時所有人都知道伊利是內蒙古乳業第一品牌,但沒有人知道誰是第二品牌,於是蒙牛就推出了“向伊利學習,為民族工業爭氣”、“蒙牛乳業,創內蒙古第二品牌”等廣告詞,通過傍大牌的方式迅速提升了蒙牛的品牌知名度。

三、整合廣告資源:當時呼和浩特的路牌廣告剛剛萌芽,沒什麼人做。牛根生意識到這是一個機會,於是便找到了廣告公司,說:“你的路牌長時間沒人來做廣告,時間越長,其價值就會越低。如果蒙牛用它鋪天蓋地的做上3個月廣告,就會有人認識到它的價值。因此,我建議,我來幫你把路牌的價值做上去,條件是你隻收我們的工本費。”最後該廣告公司同意了以成本價賣給蒙牛300多塊路牌3個月的廣告發布權。利用這些廣告,蒙牛的名聲迅速傳遍了呼和浩特的大小街小巷。

四、整合生產資源:蒙牛在創建之初,沒有自己的廠房,於是通過承包、租賃、托管、委托生產等方式整合進了一批乳品加工企業。比如,當時在黑龍江省有一家企業因為經營管理不善,效益很差,蒙牛就以托管的形式將它接管過來了,成為蒙牛產品生產的主力軍,結果不僅沒有給這家公司投一分錢,派出去的人還可以每年從這家企業收到47萬元的年薪。而在近幾年,蒙牛為了快速發展,又實施了目標廣泛的收購兼並策略。

五、整合原料收購、運輸資源:曾經有一段時間,打著蒙牛標誌的為蒙牛公司運送原料、產品的600多輛運貨車、奶罐車、冷藏車,以及為公司收購原奶的500多個奶站及配套設施,還有近10萬平方米的員工宿舍,全部都是由社會投資完成,蒙牛沒有投資一分錢。對於這種車輛運用方式,蒙牛形象地把它稱之為:隻“打的”,不“買車”。

六、整合管理資源:比如,蒙牛曾經聘請麥肯錫管理谘詢公司為公司的管理製度、組織結構設計、戰略規劃進行了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