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開發資源(2)(3 / 3)

三、積極性方麵。企業可以通過教育培訓、激勵與約束機製、企業文化建設等方式來改善員工的價值觀念、工作態度和行為習慣,提高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

通過這些人力資源開發活動,使得企業的人力資源都變得不僅“能幹”、“願幹”,而且“可以幹”,其效果可以達到令人驚訝的地步。一般來說,注重人力資源開發的管理者往往都可以帶出一支嗷嗷叫的隊伍,其所帶出的人力資源隊伍的工作效率往往可以達到一般管理者所帶出的人力資源隊伍的許多倍。

另一方麵,企業的管理者也必須認識到,要進行人力資源開發,企業首先要激發出人力資源的上進心。如果無法激發出人力資源的上進心,那麼任何開發活動的意義都不會太大。人力資源開發最主要的是員工的自我開發,企業的管理者隻能夠從外部進行適度的引導、促進和支持。

此外,各種物質資源也是因為人類的創新活動而不斷開發出新的、更大的價值,其價值都離不開人類的開發活動,而並不是天然地存在於這種物質的內部。彼得·德魯克在《創新與企業家精神》一書中舉例說:“人類在發現自然中某種物質的用途、並賦予它經濟價值之前,‘資源’這種東西是根本不存在的。那時,每一種植物皆為雜草、每一種礦物皆為岩石而已。100年前,從地下滲出的石油以及鋁土礦都還不是資源,當時,它們隻是令人討厭的東西,因為它們讓土壤貧瘠。過去,青黴素也是一種有害的細菌,而不是一種資源。當時的細菌學家在做細菌培養的時候,必須費很大功夫才能保護培養菌免受它的侵害。到了20世紀20年代,倫敦的一名醫生-亞曆山大·弗萊明發現,這種‘有害的細菌’就是細菌學家苦苦尋找的細菌殺手。從此,青黴素才成為一種有價值的資源。”“現在電子信息工業中具有不可替代作用的矽,隻不過是從極其廉價的砂子中提煉出來的,而在半導體產業產生以前,這些砂子算得上什麼資源呢?同樣道理,太陽能等新興的能源也將會隨著太陽能光伏技術的發展率先成為科技發達國家的能源。科技的發展可以讓人類可利用的資源來源大幅擴大,而同樣的東西在愚昧者的手裏卻永遠無法變成財富。”

物質資源的開發空間一則是因為科技的進步,二則是來源於物質資源的多種屬性和生產經營所需原材料的多種選擇性。

馬克思在《資本論》一書中說過:“同一種商品有多種自然屬性,因而具有多方麵的使用價值”。例如,木材可以用來生火,也可以用來造紙,還可以用來製作家俱,這些用途分別是由木材的不同屬性決定的。如何在現有的科技水平下,發現資源價值最高的屬性,並將他應用在價值最高的地方,這是企業管理者的重要工作之一。

除人力資源、物質資源可以通過創新開發獲得豐厚的回報外,客戶資源的開發也同樣如此。彼得·德魯克在《創新與企業家精神》一書提到了一個創新開發客戶資源的案例:19世紀早期,市場上已有各式各樣的收割機,雖然對農民們幫助很大,但是因為農民們的積蓄普遍不多,無力購買各種農業機械,因而收割機的銷路總是打不開。於是,作為收割機的發明者之一的賽勒斯·麥考密克發明了分期付款購買方式,這種方式使農民能夠以未來的收入支付購買收割機的費用,而不必僅僅靠著過去菲薄的積蓄。這種付款方式一經推出,收割機的銷售量就迅整大增。

無論是哪種資源開發活動,有一點是相通的,那就是當我們發現有些資源的價值沒有被充分利用時,往往就意味著可以通過創新把它開發出來。舉一個賣電影票的例子來說,這是一道最簡單的數學題:假設某家電影院可以容納1000人。已知當票價為20元時,可以賣出800張票;當票價為15元時,可以賣出1000張票。問,如何賣票所得票款最多?通過計算,可以很容易知道應該賣20元一張,因為此時可得票款16000元,比賣15元一張時要多收1000元。好得很!但認真一想又有些遺憾,因為按20元的價格來賣的話,隻能賣出800張票,還有200個座位是空的,說明這200個座位的資源沒有充分利用。如何利用呢?於是就有人創新了賣票的辦法,那就是把標準票價定為20元一張,但老年人可憑《老年證》按10元一張的優惠價購票,這樣就可以利用這200個座位取得一筆額外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