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中國企業的病根子(8)(3 / 3)

假如沒有這神奇的謙讓文化,所有的尊長卑幼都在同一起跑線上共舞,那尊長們豈不是圖有虛名,還有什麼實在的價值?豈不亂了套,尊者不尊,長者不長,國將不國了呀!如此神奇的謙讓文化不但有效地避免了尊卑長幼之間瞎爭一氣的混亂局麵,而且開創了一團和氣的大好形勢,應該繼續讓它發揚光大下去,謙讓萬歲。

盡管如此,我還是要質疑這謙而後讓,讓而後和的真實。講尊長們謙而後讓,讓而後和自然是沒有問題,但卑者幼者呢?他們的心平氣和真是誠於中而形於外嗎?不會,肯定不會!他們嘴上雖然講成績離不開大家,自己的水平不如老先生,但心裏並不糊塗,他們的謙是言不由衷的謙,迫於情勢的謙,他們的謙是一種策略,一種手段,並非出於至誠。明擺著自己水平比尊長高,功勞比尊長大,卻還要一個勁地自謙自貶,一個勁地做縮頭烏龜,能叫人心平氣和嗎?

表麵上的謙和掩蓋了實質上的紛爭,桌麵上不能得到的正當權益隻好想辦法從桌底下偷。誠實的變得虛偽,熱情的變得冷酷,厚道的變得自私。從這個角度上講謙虛並不能使人進步,明智才能使人進步。準確地評價自己,認識自己是自知之明;認識到自己的不足繼續努力學習是明智。明智的人,有崇高追求的人才會永不滿足,永遠向前。

有些平庸的尊長自己無能不說,還容不得卑幼者有所作為。看到卑幼者跑到了前頭,自己不是謙虛地向人家學習而是把眼光盯在他們的態度上,好象卑幼者有了成績就該低三下四,就該反過來把尊長捧到前麵,不然就是目無尊長,驕傲自滿。這等尊長們的口頭禪是:“請放謙虛一點”動輒指責人家滿瓶不搖半瓶搖,言下之意自己是滿瓶。如果卑幼者真有什麼誇大其詞,名不符實的地方,你尊長完全可以坦率地講,他們有成績你無法否定就轉移話題,指責他們不謙虛。而謙虛沒有標準,看不見,摸不著,真夠厲害的!

我不反對在公共場合對老弱病殘者謙讓,年青力壯的主動為他們讓座讓路,理所應當。我要反對的是該讓的時候不讓,不該讓的時候拚命地讓,把謙讓當作一種沽名釣譽,或壓製別人的武器。

16、嚴刑峻法

關於嚴刑峻法,我們印象最深的當數秦始皇的焚書坑儒和清朝的文字獄,尤其是清朝的幾個文人因“維民所止”;“清風不識字,何事亂翻書”;“明朝期振翮,一舉去清都”而遭清廷殺頭的史實,似乎成了中國農耕社會的統治者大搞嚴刑峻法的反麵典型,殊不知清廷的斬立決與下文將要看到的種種酷刑相比簡直算得上寬厚仁慈了,隻不過清廷文字獄得罪的對象是在話語權上擁有得天獨厚優勢的知識分子,因而才更多地被宣揚,弄得人盡皆知。

醢、擐、刖、劓、烹、剜、剮、磔……這一係列充滿血腥的字眼,今天已很少有人能了解它的意思。醢是把人剁成內醬,擐是指車裂人體,刖是剁腳,劓是割去鼻子,烹是把活人投向煮沸的油鍋,剜是挖出人的內髒,剮是用鋒利的刀子將人身上的肉一塊塊割下來,磔是分裂囚犯的肢體。老祖宗發明的酷刑還遠不止這些,其它如宮刑、幽閉、絞、斬首、大辟、腰斬、淩遲、五馬分屍、杖斃、站籠、活埋、打板子、鞭笞、老虎凳、辣椒水、請君入甕等不勝枚舉。

最為令人股粟的當推剝皮。單是剝皮就有好幾種,且看被魯迅先生稱之為“孫可望式”的剝皮是如何進行的:

俄縛如月(李如月:被秦王孫可望剝皮示眾的禦史)至朝門,有負石灰一筐,稻草一捆置於其前,如月問:“如何用此”?其人曰:“是揎你的草”。如月叱曰:“瞎奴!此株株是文章,節節是忠腸也”。即而應科(孫可望的同黨,告密者)立右角階,捧可望令旨,喝如月跪,如月叱曰:“我是朝遷命官,豈跪賊令?”乃步至中門,向闕再拜……應科促令仆地,剖脊及臀,如月大呼曰:“死得快活,渾身清涼”又呼可望名,大罵不絕,乃至手足,轉前胸,猶微身恨罵,至頸絕而死,隨以灰漬之,紉以線後乃入草,移北城門,通衢閣上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