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中國企業之怪狀(7)(3 / 3)

既然如此,何為健全的企業肌體組織呢?我認為首要的核心的東西在規範的法人治理結構,無論是否家族企業、新興企業,概莫能外。

13、早養兒子早拆台

象“早養兒子早得力”“多子多福”之類的俗語,上了年歲的人都知道,卻從未聽說還有什麼“早養兒子早拆台”“多子多災”的話。我為何要反其道而行之呢?因為我所指的既不是自然人意義上的母子關係,也不是一般企業法人意義上的母子關係,而是特指中國新興企業法人意義上有名無實的母子關係。

這種母子關係與前兩者的區別在於:

一、子企業的誕生不但不以母企業的意誌為轉移而且為母企業所極力阻擾。子企業的創辦人最早都是母企業中的一員,有的是跟母企業老板共過患難的元老,有的是以學習取經為目的的潛在入侵者,也有的是不甘作牛屁股的雞頭。

作為元老曾經為母企業的成長壯大立下過汗馬功勞,自己的人力資本理應借助股權得到老板的認可。但目光短淺的老板並未如此,而是一人獨占勝利的果實,置元老的應得利益於不顧,將往昔的難兄難弟一個個打入冷宮,逼上絕路。元老們沒辦法,隻得帶著對母企業的不滿與失望,帶著請母企業走著瞧的心態開始他們的市場之旅。因而,子企業從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就把自己定位於母企業的競爭對手,就注定要和母企業一刀一槍地對著幹。

作為潛在競爭者的徒弟曾經因難覓投資方向而苦惱,看到母企業勢如潮湧,一日千裏時,禁不住抨然心動,咬咬牙低聲下氣來到母企業的屋簷下,目的很明確,學習母企業的經營之道,為下一步投資興業做準備。因而一旦在母企業取完經,即趕緊找個理由溜之大吉,另立山頭。

作為不甘做牛屁股的雞頭,自已覺得身手不凡,本是頂天立地的材料,焉能長時間的寄人籬下。雖然眼前待遇不錯,悠哉悠哉,但終究受人驅使。如果老板肯給點股份,讓自己有點家的感覺,也就死心塌地的算了,但有那個可能嗎?因而還是大國為臣,小國為君有理,走自己的路,讓老板去另請高明吧!

這等基於元老、潛在入侵者、雞頭而產生的子企業無疑是母企業所不願看到的。隻要有一丁點希望把它們扼殺於搖籃之中,都會不遺餘力地幹,少一個,好一個。

二、母企業對子企業沒有一分一厘的投資,子企業的創業資金完全由子企業自籌,相互之間的母子關係無任何實質意義。不象跨國公司的母子企業間密不可分,子企業經濟上依賴於母企業。我之所以勉為其難地將它們稱為母子企業,除了子企業的創始人源於母企業外,還在於子企業的主打產品、經營管理理念、行為方式常常和母企業毫無二致,大同小異。正所謂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母企業的低檔次決定了子企業也強不到哪裏去,子企業一方麵對母企業咬牙切齒,恨不能一棍子將母企業打死;一方麵又處處、時時以母企業為榜樣,一招一式總不出母企業左右,無非是比價格,比回扣,比誰的三陪水平高。它跟母企業爭也好,拆台也好,其實不過是一種簡單粗淺的模仿,到頭來它必然會向母企業那樣迅速地,過早地繁衍生息,第二代、第三代接踵而至,並且永遠是半斤對八兩,大哥生二哥。於是在有限的市場空間內聚積了越來越多的徒子徒孫,競爭越來越激烈,日子越來越難過,多子多災。

不過也有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母親英雄兒子好漢的。母子企業在你爭我奪的同時,客觀上推動了行業的發展。並且,彼此也能相逢一笑泯恩仇。

三是母企業早產早死。自然人過早地生兒育女身心會受到極大的傷害,中國新興企業法人也是這一回事,企業剛剛有點起色,元老之間就陷於無休止的爭鬥之中,有我無你,誓不兩立。一個元老大鬧一下已大傷元氣,怎能吃得消潛在入侵者、雞頭們接二連三,前前仆後繼地鬧個不停,不死才怪。

當然子企業的出世不隻是母企業的緣故,也與行業進入門檻低,技術含量少,資金投入不大,市場正處於上升期,利潤空間大等諸多因素有關。如果是進入規模經濟要求高的行業,如鋼鐵,或利潤空間少,需要靠精細的管理才能生存發展的行業,如眼下的家電則元老、潛在入侵者、雞頭們雖有那個賊心卻沒有那個賊膽,沒有那個能耐,隻有望洋興歎,悻悻然的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