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中國企業之怪狀(8)(1 / 3)

14、天才、庸才、傻子、應生蟲

西方企業之爭是經營之道之爭,核心競爭力之爭,經營戰略之爭。看看下麵十二家目標遠大的公司列在第一位的核心目標就能強烈地感受到這種龍吟虎嘯、各顯神通的氣息:

3M公司:創新,你不應該扼殺一種新的產品設想;

波音公司:保持航空技術的領先地位,不斷開拓;

花旗銀行公司:擴張主義,包括經營規模,服務質量和所占地盤;

福特公司:人是力量的源泉;

通用電氣公司:通過技術和創新改善生活質量;

惠普公司:對我們所從事的領域作出技術貢獻;

IBM公司:充分考慮每個雇員的個性;

強生公司:公司存在的目的是“解除病痛”;

摩托羅拉公司:光榮地為社會服務,以公平的價值提供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

索尼公司:享受有益於公眾的技術進步,技術應用和技術革新帶來的真正樂趣;

沃爾瑪:我們存在的目的是為顧客提供等價商品——通過降低價格和擴大選擇餘地來改善他們的生活,其他事情都是次要的;

迪斯尼公司:不許悲觀失望。

中國企業之爭是經營之術上的改頭換麵之爭,概念名目上的毫厘之爭,廣告花頭上的移花接木之爭。每當一個新概念、新點子、新包裝、新方式問世,稍加改動,克隆複製者即蜂擁而至,樂此不比。

好象有一種說法為第一個把女人比作鮮花的是天才,第二個比女人為鮮花的是庸才,第三個比女人為鮮花的是笨蛋。

中國企業界慣於近距離內與對手拳來腳往、人雲亦雲的人委實太多,僅有庸才、笨蛋之類的稱號已不能準確地形容他們的麵目,隻有搬出應聲蟲一詞方可勉為其難地擔此重任。

按照我外行人的頭腦想那市場上的庸人、笨蛋、應聲蟲們既然不善創新,後人幾步,則一定要跟在先行者屁股後頭討殘羹冷炙,拾人牙慧充饑,大吃苦頭了,但事實不然,有時還相反,庸人、笨蛋、應聲蟲們不但層出不窮,方興未艾,而且常常是酒足飯飽、昂首闊步。這到底是為什麼呢?原來:

一則先人一步的天才不是真正的天才,僅僅是一時的突發靈感,靈感過後便江郎才盡或純粹是歪打正著,暗合了某個市場需要,他們的整體運作能力還遠遠夠不上領頭羊的水準,還有大量的空子、漏洞留給庸人、笨蛋、應聲蟲們去鑽,不是後者的臉皮太厚,而是前者太稚嫩。

二則天才的實力太弱,底氣不足,一個好的創意,一個好的產品不能迅速地滲透到市場的每一個角落,最多隻能搶占幾個中心城市,還有大量的有利可圖的市場機會無暇顧及,無力顧及,隻好眼睜睜地由庸人、笨蛋、應聲蟲們去搶,為他人作嫁衣裳是無可奈何的事。

三則中國市場運行不規範,庸人、笨蛋、應聲蟲們倒打一把,賊喊捉賊的現象比比皆是。誰的口袋裏錢多,誰的嗓門大誰占便宜,消費者既沒有那個精力,也沒有那個能力去鑒別究竟誰是第一,誰是最早。有時一個品種會冒出好幾個第一,信也不是不信也不是。

四則中國的語言文字太豐富,差別太細微,為魚目混珠者創造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天才比女人為鮮花,庸人、笨蛋、應聲蟲們比女人為鮮豔的花、鮮美的花、鮮活的花、鮮嫩的花,比你天才還進一步。你的化妝品叫趙娜,後來者叫錢娜、孫娜、李娜,這該不是剽竊、侵犯商標權吧!你是雪碧我是雲碧,你是沙宣我是沙宜,除非是火眼金星,明察秋毫之末的考據家,否則,一般進商場時匆匆,出商場時也匆匆的消費者怎能夠分辨良莠呢?

15、經委與計委孰優

用“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俗語來形容中國企業界對多元化的爭論是恰如其分的,反對多元化的人們會擺出很多言之鑿鑿,因多元化而慘敗的案例來證明它的荒謬,主張多元化的人們也能舉出不少因多元化而愈戰愈勇的企業典範來證明它的正確,那麼,人們到底該怎樣評價多元化呢?我認為從理論層麵上講適度的多元化不但是可行的而且是必須的,它如同社會需要專業化分工,但過度的專業化分工又會帶來人的異化的道理一樣。多元化本身並不錯,問題在於怎樣把握好度和準確地理解它的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