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中國企業之怪狀(7)(2 / 3)

一般說來,經營理念上的“毫厘之差”有四種不同的情形:陳舊的理念、自相矛盾的理念、虛空的理念、知與行不一的理念。

所謂陳舊的理念是指不合時代精神,與市場經濟發展格格不入,阻礙企業發展的農耕社會理念。諸如集權效率高、人少好吃飯、自家蘿卜不是菜、萬事不求人、自有自便、肥水不流外人田、船小好掉頭、為富不仁、無奸不商、同行是冤家、馬無夜草不肥人無橫財不發、買賣不同心、寧可我負人不可人負我、十鳥在林不如一鳥在手、勤則不匱、出奇製勝等不一而足。大多數新興企業之所以在經營管理的行為方式上有著驚人的一致,原因在於他們理念相同,認知標準一致。你、我、他既然都奉“防人之心不可無、刻薄成家、打虎要靠親兄弟”為圭臬,那麼非我族類的外來人才自然會進進出出如流水。雖說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但流水太快太猛了,鐵打的營盤也有被衝跨的危險,更何況並非是鐵打的營盤呢?

所謂自相矛盾的理念是指同一家企業的不同經營理念之間無法並舉。比如,某企業在確立自己的經營理念時,一口氣列了十來個第一:顧客第一、質量第一、厲行節約第一、管理第一、市場開拓第一、效益第一、人才第一、企業文化第一、公平公正第一,到底誰是第一連自己都分不清,什麼都是第一,什麼都不是第一,什麼都想抓住,什麼都抓不住。

所謂虛空的理念是指缺乏製度和組織行為保障,不能落實於行動的經營理念。幾乎每個商場都讚成顧客是上帝的理念,但最終能付諸於一線營業員服務行為中的卻鳳毛麟角,絕大多數商場留給顧客的印象都是震天響的口號,滿眼的標語,光說不做,言行不一,甚至是恰恰相反,不要說把顧客當成上帝,能當同誌就謝天謝地了。相比之下,國外同行比我們實在多了,零售巨頭沃爾瑪為了把“提供可能的最佳服務”理念落到實處,編製了一套又一套管理規則。他們曾要求職員做出保證:“當顧客走到距離你十英尺的範圍內時,你要溫和地看著顧客的眼睛,向他打招呼並詢問是否需要幫助”;不僅如此,他們對於職員的微笑又進一步提出了“請對顧客露出你的八顆牙”的量化標準,能仔細踏實到這種地步,想不成為世界第一恐怕也難。空虛的理念隻有和重在行動的理念結合在一起才能化作點點滴滴的行為,才能給企業帶來實實在在的效益。

所謂知與行不一的理念是指內心認同的理念與行為中體現出來的理念不是一回事。內心認同權責一致的理念但臨到分權、授權時,又躊躇不決,橫一個不放心,豎一個不到時候,授來授去總還在自己手中;內心認同辦實事講實效的理念,但工作起來總習慣於做表麵文章,搞形式走過場,華而不實,死要麵子活受罪;內心認同以誠為本的理念但實際交往時又情不自禁地哄供應商、騙經銷商、欺顧客、瞞員工,把誠信踩在腳底。

12、瓦罐不離井上破

瓦罐之所以不離井上破的原因有三:一是瓦罐不結實,如果是鐵罐銅罐就不會破。二是井上的石頭硬,如果井口四周是細軟的沙子,瓦罐也不會破。三是瓦罐天天處在一個危險的環境中,盡管主人小心謹慎,生怕走路踩死螞蟻但還是防不勝防,總有失手的時候,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如果瓦罐難得拿到井上去一次,則瓦罐就有可能免遭破碎。

當瓦罐換成一個不健全的企業,當水井換成變幻莫測的市場,當瓦罐的主人換成多財善貫,長袖善舞的企業家。我們會看到不健全的企業盡管有傑出的企業家苦心經營,但最終還是要被市場的驚濤駭浪所淹沒。它說明了一個重要的問題,如果一個企業的肌體組織本身不健全,則無論怎樣傑出的經理人其作用都十分有限。這方麵的例子很多,任何一個關注中國企業命運的人士閉上眼睛一想,一長串曾經如雷貫耳的名字便會閃過腦際。隻有企業的肌體組織健全了,傑出經理人的神奇才會得到充分彰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