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然,我們關於百衲衣企業的比喻僅有形似而無神似。衣服上的補丁能延長衣服的穿戴壽命,雖不美觀協調卻還有用處,但形形式式的名詞、理論標簽除了使企業混亂無序外毫無價值可言。
百衲衣企業的出現並非偶然,百衲衣企業的成因至少有六:第一是造名奪利,嘩眾取寵。
用造名的手段於短期內迅速把企業吹大是富有中國特色的暴發之道,有著深厚的消費者基礎。中國消費者雖然在一個個造名企業麵前連呼上當,但仍執迷不悟於自己的一廂情願。他們聊以自慰的理由是:“知名度高當然是不能全信,但如雷貫耳總要比默默無聞可信一點。”於是一如既往地慷慨解囊。既然造名能為企業帶來滾滾財富,那企業又何樂而不為呢?既然嘩眾取寵能在一段時間內取寵於大眾而讓嘩眾者獲得實利,那又怎能僅僅苛責於嘩眾者?造名的企業和嘩眾者不是卓越的道德家,隻要是利之所在,他們自然會趨之若騖。
ISO9000質量認證是由國際標準化組織於1987年頒布的一種管理標準,其固有的高難度高成本不是發展中國家的一般企業所能承受的,但這並不妨害它在中國大陸的迅速興起。因為它的潛台詞是:“ISO9000質量認證等於高品質。”高品質對於招徠顧客來說可謂求之不得的金字招牌,誰率先擁有誰就勝人一籌。於是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真的拿不到就拿假的。請幾個饑不擇食的谘詢師,花上半個把月的時間,閉門杜撰出一套體係文件,臨到驗收時再給裝模作樣的認證老師孝敬上一份厚禮就萬事大吉。還有的幹脆一次性多給點錢,連驗收也免了。這等勞民傷財、民不符實的質量認證對提高企業的產品質量到底有多大幫助隻有天知道!
無形資產之說在中國的風靡大概源於可口可樂的一則故事:它的一個總裁曾發驚人之言,即使可口可樂公司在世界各地的分支機構、工廠於一夜之間全部化為灰燼,憑借其巨大的品牌號召力,第二天照樣能建成一個龐大的帝國。這本是一句經不起推敲的空話,它過於誇大了無形資產的價值。因為,擁有號召力的品牌是一個結果,是企業經營管理素質的綜合反映。品牌號召力強說明企業的工作質量高,方方麵麵協調好,它所有的分支機構、工廠是不可能於一夜之間化為灰燼的,除非是天誅地滅。若果真有化為灰燼的那一天,可口可樂也早已病入膏肓,無藥可救了,它的品牌會不名一文。然而,恰恰是這句充滿悖論的空話,卻讓無數中國企業五體投地。可口可樂是全球知名企業,它憑多少多少億美元的無形資產令無數顧客競折腰,我們自然是望塵莫及,但如果我們也找一個等米下鍋的評估機構,做點手腳,出具個報告宣稱自己的品牌價值若幹億人民幣,不一樣可以狐假虎威,欺騙視聽麼!那等米下鍋的評估機構也來得痛快:“你企業肯出錢我肯鼓吹,你有多大紅包我有多大嗓門,誰怕誰呀,不就是把廣告費乘上某個阿拉伯數字的活嗎?”好家夥,彼此一番眉來眼去後,你值一個億,我值二個億;你值十個億,我值一百個億的無形資產便紛紛出籠,甚至於十來個人的小公司也大言不慚地堅稱自己有了大幾百萬的無形資產以光大門楣。這一下,麵子固然是有了,隻可惜天大的麵子在他們債台高築時竟當不了半個小錢!
MBA在中國企業的風光源於它的背景:MBA是與世界五百強連在一起的。“既如此,我們不妨也弄兩個MBA坐坐班,就可以和世界五百強沾親帶故,順便借借世界五百強的光,賺取一點消費者的敬仰。”企業這麼想,社會上MBA的供給機關正求之不得,馬上以最快的速度保障供給,要多少有多少。沒有半點工作經驗的書生可以直讀MBA,腰纏萬貫的中學生、小學生是也可以直升MBA。三年的MBA供不應求,就遞上三個月速成的。MBA成了搶手貨,MBA成了萬能膠,以至於某大型國有企業招聘業務員時也不失時機地打出了MBA優先的醒目廣告,且振振有詞:“MBA名聲響,有利於業務的拓展。”這究竟是MBA的榮耀呢?還是MBA的悲哀?如此MBA的名譽掃地還用得了多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