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難以企及的事業高度(2)(3 / 3)

三、模仿+持續的改良就是創新。

在模仿的基礎上,進行持續的改良是非常有效的創新模式,找到模仿對象的優點進行不斷強化,缺點盡量想辦法克服或規避,開發出更適合市場需求的產品或服務,就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回顧日本、韓國的經濟發展史,60多年前日本產品質量和我們今天中國產的大部分產品一樣,都是大路貨,可以使用,至於做工品質就不用提了。當然日本人采納了美國戴明博士的建議,全麵提升產品品質,並把吸收歐美先進技術作為重點,這裏最有代表性的要數索尼公司和鬆下公司:索尼公司在當初參考學習美國的磁帶技術後,在此基礎上進行改良,誕生了今天的磁帶錄音機,它比美國的產品體積更小,錄音時間更長,漸漸使索尼成為世界最具創新力企業,而鬆下公司更上一層樓,自己很少率先研發電子產品,隻要索尼一旦發布新品後,馬上組織人員進行仿造,並找到缺點進行克服,開發出性能更優的產品,然後以低於索尼新產品價格向市場拋售,成為日本,乃至全世界最強大的電器公司。他們之間的模仿結合持續的改良正是模仿的高級階段。

持續的吸收消化,持續的改良、持續的優化,這樣可以用很短時間內,以較低成本,實現他人需要幾十年才能達到的目標,實現跨越式的發展。

四、集合模仿就是係統創新。

集合模仿,就是將不同業態的各種先進、有效的技術、方法、管理模式進行整合集成,就是係統創新,這樣的模仿創新是競爭對手難以模仿的,因為在某種程度上來講,這是一種集大成者的創新。在集合模仿創新領域內做的最好要數7-11便利店:

7-11便利店在全球零售巨鱷沃爾瑪、家樂福的打壓下,不但沒有被消滅,反而成為全球零售業學習的典範,在世界範圍擁有超過25000家便利店,利潤率遠遠高於以低價著稱的沃爾瑪,它的做法就是吸收沃爾瑪的成功模式;結合心理學的前沿技術,開發可以分析消費者特征的終端pos係統;把藥店銷售的安全套,率先在便利店銷售安全套;提供隻有在餐廳才能嚐到大師級特色便當;並借鑒財務管理理論,創造性的提出人心增值理念,指導員工和客戶的關係等一係列集合模仿,有效整合最終成為了便利店的沃爾瑪!

綜上所述,不能機械的看待模仿和創新,他們並不是對立的,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吸收、互相指引、互相累加、相互進化的循環係統,單純片麵地提出自主創新,隻能讓更多的企業誤入歧途,盲目的搞研發,尤其是在對產品技術功能上的執著,可能最終失去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和市場機會,那是非常不值得的。

3它在進步,我也在進步

——為什麼海爾會趕不上格力

當有人問董明珠海爾公司是否有可能超過格力的時候,董明珠斬釘截鐵的回答:“海爾超不過我,因為它進步我也在進步。”

這句話讓很多人感受到了董明珠的霸道和張揚,但我們也同時可以感受到董明珠那份深深的自信。

這是一種企業家的自信。有人說,你可以質疑董明珠的營銷模式,但你絕對無法質疑她的營銷成果。相信這是一句非常貼切的評價。總是在建立新的遊戲規則的董明珠,受到人們的質疑,非常自然而又平常。人類的天性就是對新事物感到懷疑,懷疑是因為我們對陌生的東西感到恐懼。難道董明珠這個喜歡創造新規則的女人,內心深處就沒有一點點的恐懼嗎?

每個人的內心都會有恐懼。恐懼不是問題,問題是有人陷入恐懼之中,有人卻把恐懼轉化為更大的動力,讓恐懼成為動力的源動力。毫無疑問,董明珠就是這樣的人。

董明珠在說著海爾超不過她的時候,她並沒有盲目的自信,她比任何人都清楚自己的優勢和劣勢在什麼地方。比如她能夠坦然承認海爾的公關做得非常好,而這一點是她始終學不會的。這一點啟示完全可以理解,公務員出身的張瑞敏,在公關方麵一定有著獨特的心得,何況,就董明珠的性格而言,這恰恰是她的弱項。

但是,就如董明珠所說:企業永遠不要隻學一種模式,因為一個企業的成功必然有很多支撐點。專賣店的一個重要工作是售後服務,但一個偉大的企業不能過多依賴售後服務。格力空調用了20年都不用修,海爾做得到嗎?沒有售後服務的產品才是最好的。格力不會拿消費者當試驗品,因為萬分之一的失誤,對消費者而言是100%的損失。

對任何人來說,信心都是一股巨大的力量,隻要有一點點信心就可以產生神奇的效果。信心是人生最珍貴的寶藏之一,它可以使你免於失望;免於那些不知從何而來的黯淡的念頭;使你有勇氣去麵對艱苦的人生。同樣的道理,如果散失了這種信心,則是一件非常可悲的事情。你的前途似乎有幾扇門是關閉著,使你看不見遠景,對一切都漠不關心,使你誤以為是智慧的冷酷終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