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第9編企業文化構建模式(1)(1 / 3)

企業文化與價值觀是企業管理中最模糊的領域,也是迄今為止最具挑戰性的一環。它關係到如何指導組織行為,有難以言諱的價值和意義。

——傑克·韋爾奇激勵、懲罰都是建造企業文化、改進企業文化的關鍵手段,它們的使用必須具有長期性,不能階段化,最適宜的情況是能夠形成製度。GE對於員工的獎懲措施製定得極為完善、細致、清晰和具有高執行力,這些都是中國企業最應該學習的方麵。

55誠信:坦誠與信任

第一個就是誠信。這永遠是最首要的一條價值觀。誠實意味著遵紀守法,不僅僅是字麵上的,而且還是精神上的。但它不僅僅是指守法,它存在於我們擁有的每一種關係的核心。有了基於誠信的信任,員工就可以製定業績目標並相信“沒有實現目標並不意味著會受到懲罰”的承諾。

2001年GE股東年會在美國喬治亞州的亞特蘭大市召開,韋爾奇在4月25日這一天向股東們作了最後一次彙報,“中子彈傑克”在GE的職業生涯完美落幕。在年報中,韋爾奇不無得意地回顧了GE取得的成績以及輝煌的原因。在彙報的終結之處,他說出了自己最擔心的事情,這幾乎使他睡不著覺:“我們絕對在誠信上不可有任何的鬆懈!

‘誠信’講得再多也不夠。誠信不僅僅是法律術語,更是廣泛的原則,它是指導我們行為的一套價值觀,指導我們去做正確的事情,而不僅僅是合法的事情。”

韋爾奇擔心的並不是GE的業務,也不是GE未來的市場占有率,而是能否堅持住誠信這一理念,而他最害怕的則是“有人做了從法律上看非常愚蠢的事而給公司的聲譽帶來汙點”。這會讓很多人表示驚訝。

為了保證誠信,韋爾奇在組織結構當中專門設立了審計委員會這一機構。審計委員會負責誠信價值的檢查任務,它與其他職能部門,如法律部、財務部、公司政策辦公室等共同組成了對誠信價值觀的檢查組織。

誠信,首先就是敢於承認錯誤。犯了錯誤就要承認,這是每個人都懂得的道理,但是承認錯誤卻是個艱難的過程。首先是心理過程,因為對於自認為是強者的人來說,承認錯誤無異於自我否定。特別是當需要對外承認錯誤、對下承認錯誤、對弱小者承認錯誤的情況出現時更是如此,這與他們的價值觀並不匹配。

韋爾奇並不諱言自己的錯誤,而且也非常喜歡坦誠麵對錯誤的人。例如,負責管理火車頭事業的施賴默便因為他的坦誠,得到了韋爾奇的諒解與支持。1974年到1989年,因為市場變化導致決策失誤,施賴默承認了自己的責任。他對韋爾奇說:“我必須為這些計劃負起責任,我知道它們錯了,現在我希望能夠留下來收拾殘局。”他並沒有像其他人那樣,首先責怪外界,然後責怪下屬執行不力、其他部門支持力度不夠等等。韋爾奇非常欣賞他的勇敢,繼續委任他為事業部的負責人。

1981年,韋爾奇對電腦發生了興趣,加大了對電腦事業的投資,但他並不走運,那年IBM的“銀湖計劃”正在發揮巨大的威力,世界上所有與電腦相關的企業都在為之瑟瑟發抖。GE電腦製造事業遭受了根本性重創,韋爾奇坦然麵對錯誤,向IBM揮了揮手,主動撤出了這一領域。

與此同時,GE收購了卡瑪公司,它是美國第二大電腦輔助設計公司。1982年該公司推出一種智能機器人,因為配套的程序軟件要趕在機器人上市時推出,因此沒有經過多少測試便投入了市場,結果損失了近千萬美元。1983年市場占有率從12%下降到6.7%,排名落到了第4位。韋爾奇在當年的年報中坦言:“這是我管理執行的失誤。”

誠信也代表著正直、公正、嚴守諾言和遵從道德。在1981年剛剛上任之時,韋爾奇便在公司範圍內發放了一本80頁名為《正直:

我們責任的精神與體現》的小冊子,它將正直定義為“正直是我們建立成功企業的基石——包括我們產品與服務的品質,我們與客戶和供應商之間建立直率的關係,以及我們贏得勝利的紀錄。通用電氣以卓越的競爭探究為起點,以對倫理行為的承諾為終點。”

為了保持誠信,GE每個季度都要進行檢查,經過多年的摸索,最終韋爾奇頒布了《誠信精神與政策》,要求世界各地的員工人手一冊,並且認真學習。無論是對新員工招聘、培訓還是管理者培訓、乃至接班人評選,誠信價值觀都是其中重要的一點。

盡管如此,GE仍然出現了諸多醜聞,包括20世紀90年代華爾街最大醜聞之一“基德收購案”,1985年到1992年間在與五角大樓等軍事部門的合作中,GE共有15項犯罪判決和民事裁決,有數十名高級主管被判有罪,鋃鐺入獄;1992年飛機引擎部門承認偷用政府4200萬美元,將其轉到一位以色列將軍處,以贏得噴氣式飛機訂單等。麵對這些醜聞,韋爾奇在坦然麵對的同時又氣又恨,“立即開除!”但他同時也給自己進行了辯解:“你在管理著擁有數以萬計不同素質的員工,你不可能規避任何一件違規事件的發生。關鍵是吸取經驗教訓,盡可能采取防範措施,出現違規問題後,就要立即著手處理。不能眨眨眼,假裝看不見。開除違規者,殺一儆百,同時讓其他人知道任何相同的違規都會落得相同的下場。並且假如你並未卷入,要盡快讓大家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