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向型資本裂變,是指處於生產經營不同階段的企業或者不同行業部門之間,有直接投入產出關係的企業之間的資本交易。縱向資本裂變將關鍵性的投入產出關係納入自身控製範圍,通過對原料、銷售渠道及對用戶的控製來提高企業對市場的控製力。
混合型資本裂變,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之間沒有直接投入產出關係和技術經濟聯係的企業之間進行的產權交易。混合資本裂變適應了現代企業集團多元化經營戰略的要求,跨越技術經濟聯係密切的部門之間的交易。它的優點在於分散風險,提高企業的經營環境適應能力。
具備融資能力是資本裂變的一個前提條件,這就需要企業有意識地主動搭建資金平台的習慣。將事事找銀行的做法轉變為充分利用融資創新,拓寬融資平台的習慣。當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發展到一定階段時,必然會相互滲透、相互融合。通過產業資本與金融資本的聯動運作、相互促進,實現跨越式發展。
產業資本進軍金融資本,一種類型是財務投資,另一種類型則是戰略選擇。不管哪種模式,都需要良好的根基。因此隻有當企業的主業做得足夠大足夠強才能進入金融領域。金融市場存在非常大的風險,結合集團自身優勢做專業金融,建立完善的風險管理體係,實現產融一體化發展,是企業控製微觀、宏觀層麵風險的最佳方法。
企業自身的實力是資本裂變的基礎,資本裂變為實業服務,是企業提高自身競爭力的手段。但核心還是在於企業的生產經營和銷售經營,否則再精妙的資本裂變也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如果將主要精力盯在這種資本經營上,必將直接影響企業的經營成效和競爭力。資本運營是理性的選擇,無論先做大後做強,還是先做強後做大,並購都是最好的成長戰略之一。
並購戰略的製定與執行,是並購能否成功的兩大關鍵問題。並購戰略能否製定成功,首先遇到的問題是內部人才儲備是否充足。企業的任何運作都是人才的使用,並購問題更是如此,如果企業內部沒有相應的並購人才,就會出現或是對外部專家的過度迷信,或是對外部專家極不信任,因為外部專家畢竟對本企業並不熟悉。對於外部專家,需要他們和本企業管理者進行充分交流和溝通,一起製訂收購標準,隻有進行詳細調查和分析,才能為成功打下堅實的基礎。
其次,要看本企業的運營模式是否適用於被並購企業(包括跨國並購)。產品創新、工藝創新等表麵的模式,管理方法、管理理念、管理哲學等內在模式都應該能被收購方所接受,通常應該采用舒緩的方式進行引導和同化。
在執行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並購存在不同階段,因此不同的階段就需要不同的能力。例如,在製定並購戰略時候,不僅要確定戰略,更要了解並購企業的文化背景、所在地的法規環境以及人事和運營方麵的問題,在這一點上策略和執行同樣重要。後期的整合主要包括客戶的整合、市場的整合、供應鏈的整合和信息係統的整合等諸多方麵。對於以並購為主要發展平台的企業來說,標準化和規範化是很重要的兩方麵。標準化和規範化使得一家企業在收購了另一家企業後,能夠把一套規範化和標準化的流程組織實施到並購的企業當中來。
並購中的適應性也非常重要。並購方企業的文化應該具有很強的適應性,無論是對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管理模式、還是對不同的管理團隊,都要有很強的對接能力。
從並購的風格來看,強悍並購也好,慈祥並購也好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並購過程中,對於被並購方要有應有的尊重,特別要注意被並購方所取得的某種優點,對其能夠有很好的理解。並將其嫁接到本公司的企業文化中來,隻有這樣才能將並購風險降到最低。並購初期,快速而有效的利益顯示會加強並購方的話語權,因此,在並購前對被並購方產品、技術等方麵有較深研究,並對產品改進、技術創新有更好的計劃,也是促進並購成功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