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計》把“擒賊擒王”作為第十八計,其解語雲:“摧其堅,奪其魁,以解其體。
龍戰於野,其道窮也。”意思是說,摧毀敵人的主力,抓住它的首領,就可以瓦解它的整體力量。好比龍出大海到陸地上來作戰麵臨絕境一樣。
從哲學的角度講,“擒賊擒王”是攻敵重要之點,而這正是抓主要矛盾的一般思維方法。
在現代經營中,無論是決策還是處理問題都必須掌握重點。在眾多競爭者中,要能分辨誰是主要敵人?誰是關鍵裏麵的關鍵,對於本身業務,要準確判斷何者為關鍵業務。
營銷專家認為:在一個地區總銷量占80%以上的少數幾個大商店,是最值得注意的客戶。
他們具有強大的銷售能力,能起到“領頭羊”的作用。但這些客戶財大氣粗,難以開拓,如果推銷員缺少韌性,沒有鑽勁,一旦碰壁便氣餒而歸,去尋找那些易打交道的小商店,商品是難以打開銷路的。這一觀點正符合“擒賊擒王”的策略。
(4)王婆賣瓜中國傳統的道德觀不讚成宣傳,尤其是不讚成自吹自擂,認為是不謙虛、不實際的表現,有嘩眾取寵之心而無實事求是之意,謂之曰:“王婆賣瓜。”然而,大量的事實證明,“王婆賣瓜”式的自我宣傳,在經商過程中對促進生意的紅火有時會起著關鍵的作用。
大量成功的實踐證明:“王婆賣瓜”之策不僅是提高經營者競爭力的重要武器,而且也是提高經濟效益的戰略之計。廣泛生動、適時準確、恰如其分的廣告宣傳既可以提高企業及產品的知名度,又可以起到傳遞信息、指導消費、豐富人們生活的作用。作為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社會的每一個經營者,都要有“王婆賣瓜,自賣自誇”的精神。隻有這樣,才能長我誌氣,振我雄威。當然,我們絕不讚成也不支持那種把生瓜吹成熟瓜、把南瓜說成西瓜、把苦瓜誇成甜瓜的“王婆”,這種不負責任的吹牛撒謊、誇大其辭、沽名釣譽的宣傳,隻能引起消費者的反感,害了消費者,最終也害了自己。
做生意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不能指望大大自吹自擂一番,然後就坐收漁利。宣傳是重要的,但要以自己良好的信譽、質量和服務作為後盾。怎麼宣傳就怎麼去做。宣傳隻是一種手段,我們的目的是吸引顧客,吸引消費者。那種“好酒不怕巷子深”的傳統思想,在今天競爭越來越激烈的市場經濟中已經受到了嚴重的衝擊。君不見,愈是好酒,就越是要“王婆賣瓜”
般誇一番,為自己迅速贏得市場打好頭一戰。
即使我們經營的隻是一家小企業,也很有必要做好宣傳工作。試想,如果你不像王婆那樣誇一誇自己的瓜,又有誰會知道還有這樣的一間小店存在呢?又怎麼能夠賺到錢呢?
(5)特定對象促銷術社會的構成是複雜的,消費者也絕不可能是千人一麵的,由於心理或生理的不同情形,他們會有不同的消費要求和願望。廠商應當予以區別對待,盡量滿足某些特定對象的特殊要求。
在創造良好社會效益的同時,或許對於提高你的經濟效益也會有所幫助。這是因為目前已經開始出現共同的消費場所過剩、特殊消費場所不足的局麵,一旦你適應了某種特殊消費層次的需求,也就會在商業競爭中站穩腳跟。
在促銷中那些成功的經營者們,就因為有了自己特定的消費對象,所以生意興隆,獲得了很好的經濟效益。
(6)反彈琵琶反彈琵琶是指經營者不循常規,反向求異,以異務稀,以稀取勝。市場運行有買方和賣方兩個主要因素,產品經營者提供商品,購買者購置商品,表麵看是經營者決定商品品種和經營時間。實際上,購買者的需求才是企業的生命之所係。市場隨供給和購買者兩個主要因素變化。某種商品少,社會需求大,價格就高;某種商品多,社會需求小,價格就低,或造成積壓。企業經營者的眼光,不能光盯著眼前的市場,要從更遠的時空上掌握市場的運行規律,不隨大流,在顧客需要而他人意想不到的時間和品種上多出冷門、創造機遇。
運用這一謀略,要跳出傳統的思維框架,運用逆向思維,掌握消費者的“跨越心理”,適時投放“跨越產品”.適應、引導和改變消費者的偏好,以適取時、以舊取奇、以新取實。但需切記用此謀不可過度、過量。
促銷奇招還有很多,小企業完全可以在市場運作中不斷創新,發明創造出更多更新的有效方法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