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是注意力經濟的時代,是爭奪眼球的競爭的時代。在小產品琳琅滿目的買方市場上,商家隻有吸引住了顧客的注意力,才有可能把商品賣出去,這不僅需要品牌形象,更需要廣告效應。倚重廣告宣傳,是小產品贏得大市場的妙方。
1.廣告:小產品贏得市場的先鋒
美國的廣告費支出一直居世界首位。當人們踏上美國的國土,就會陷入廣告的汪洋大海之中,除了報紙、雜誌、電台和電視外,商店的霓虹燈、馬路上的路牌廣告比比皆是。美國約有報刊1700多種,廣告收入占報刊總收入的80%,可以說是廣告養活了報刊。美國的廣告費在其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已超過2%,達到600多億美元。
許多經濟學家認為:一個國家廣告費支出比重反映了這個國家的經濟狀況。廣告是商品經濟發展的標誌。廣告在促進生產和商品流通、擴大銷售方麵是有效的工具。也可以這麼說:
“在發達的商品經濟社會裏,沒有不做廣告的商人,也沒有不依賴於廣告而進行商品銷售的商業活動。”
廣告,這種傳遞經濟信息的手段,能迅速、廣泛地為社會組織大規模生產和流通打開方便之門。廣告能促銷,廣告促銷主要是創造需要,激起需要的欲望,使市場了解企業,為企業贏得老顧客的長期信賴,並不斷擴大新的顧客群。
好的廣告對打開銷路贏得市場至關重要。企業做廣告是要花錢的,必須重點考慮的一點就是廣告費用投入和廣告效益的比例關係,盡量以小投入獲得大效應,還必須明確在不同的市場環境中最適合使用哪種廣告。應該製定一個方案,不能依據手中的資金隨心所欲亂做廣告。在本企業小產品特別看好時,不妨借一大筆錢做很有影響的廣告,但這必須考慮由此帶來的風險。廣告做不成功,企業會破產倒閉;廣告做成功了,企業產品暢銷,甚而迅速發展。總之要善用廣告,讓廣告充當產品贏得市場的急先鋒。這既是商家的明智選擇,又是商家的睿智演繹。
2.小產品廣告出奇才能製勝
同樣是做廣告,有的能使企業如魚得水,收到大的效益,有的卻事得其反,使企業畫蛇添足,甚至做繭自縛。效果不好的廣告問題多出現在廣告設計和廣告創作上。為了提高廣告的傳播效果,就需要把握廣告設計和廣告創作的規律。廣告設計和廣告創作屬於專業性學科,但是作為小產品的生產者和經營者還是應該了解和掌握廣告的一般性規律。
要使廣告設計產生預想的效果,必須明確廣告產生效果的客觀條件。廣告是一種說服活動,這種說服活動受到的限製包括:第一,時間限製,廣告不可能占過多的時間和過大的篇幅來陳述自己的理由;第二,期望限製,很少有消費者去特意欣賞廣告;第三,知識限製,大多數消費者對廣告所宣傳的產品缺少必要的知識,僅是憑感覺獲得印象。隻有注意到這種限製的存在,廣告設計時就要盡可能的擺脫這些限製。
這樣就明確了目標,廣告的設計必須以人的心理活動特征為依據,將激發人的潛在意識作為重要目標。廣告產生應有的效果,可以簡單歸納為注意-興趣-欲望-購買的過程。即廣告內容首先引進消費者的注意,隨後使消費者對傳播的信息感興趣,繼而使人躍躍欲試想購買,最後忍不住開始行動尋找想購買的產品。
這一完整的過程,是廣告取得成功的結果,也就牽涉到廣告設計應研究的問題。
注意,從心裏學角度來講,它是指人心理活動對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注意使人離開其餘事物而清晰地反映作為認知對象的一定事物。使人產生對某一事物的注意,與客觀因素有關也與人的主觀因素有關。廣告創作者應注意的客觀方麵的措施有:
擴大產品的形象。高大的物品容易引起人們的注意。如一家鞋廠用一隻可以使人坐進去的大鞋作廣告,吸引了許多人前來觀看。還有在城市的最高層建築上作標牌廣告,也引起了人們的廣泛注意。
通過試驗得出的結果,也不是隨著廣告版麵加大,效果完全成正比提高,而是版麵擴大10倍,可提高注意率7倍。但要注意在版麵擴大時,內容要集中,如果內容零碎,那就不能保證提高效果。
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極端,也會產生出其不意的效果。在廣東舉辦的一個展覽會上,上海切紙機械廠用微雕象牙作廣告,同樣引起了人們的注意,引來人們排長隊,在顯微鏡下觀看廣告對產品的說明。
從靜到動的轉變,也能引起人們的注意。在城市的夜景中,不斷變換的霓虹燈特別吸引人,正是這個道理。
不斷重複地刺激腦細胞,能使人經久不忘。由於人們對廣告的注意很可能是無意的,某一種刺激不斷反複地進行才會產生效果。有關試驗證明,同一廣告在電視上連續播放3-6個月才會有效果。但也不要過到頻繁地重複,因為固定的刺激會削弱對人的吸引力,而變換的刺激更容易引起人的注意。當連續重複播出一段時間之後,停頓一個時期再繼續播出,能勾起人的回憶,會再次引起人們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