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加強地點競爭。地點競爭即提供更多的購買方便,使顧客在想買的地點就能夠順利地買到所需要的商品,如發達國家的自動售貨機之所以能夠流行,就是因為購買方便(自動售貨機的商品價格大大高於一般商店)。
D.加強廣告競爭。廣告競爭就是借助大量的廣告,樹立起小商品的名牌以吸引消費者購買,雖然這些非價格競爭手段日益重要,但價格競爭手段可能永遠占主導。因為相對而言,任何時候高收入者總是少數,大多數人仍然關心價格。因此,不適宜薄利多銷的小商品是有限的。
②小商品價格低於競爭對手的產品價格可能引起不良心理反應時不宜采用。
有些小商品,如電子產品,在質量未得到公認的情況下,以低於競爭對手的產品價格進行銷售可能會使消費者對商品的質量產生懷疑,從而不願購買。其結果可能使銷售減少而非增加。有些商品主要是滿足心理需要的,用以表示身份或友誼,較低的價格可能意味著較低的身份或不深的友誼,因而在這些情況下不適宜使用薄利多銷策略。
③在不完全競爭的市場結構中,不適宜大量薄利多銷策略。
因為不完全競爭的市場,價格競爭往往並非最主要的手段。如在壟斷競爭的市場結構中,企業經營競爭主要靠特色經營取勝,價格競爭位居其次;又如,在寡頭壟斷的市場結構中,一方降價,可能會引起其他競爭對手同時降價,從而可能導致價格戰,而總需求又不能相應擴大,結果導致大家吃虧。因此,在不完全競爭的市場結構中,不適宜大量使用薄利多銷策略。
此外,有些小產品的需求彈性可能很大,但資源緊缺或生產設備不足,不能迅速增加產量,這種情況也不宜采用薄利多銷策略。
(4)薄利多銷應注意的問題“薄利”的“利”指的是利潤,指單位商品銷售後去除成本所得的純收入。“薄利”是一個相對概念,指相對於其他同類企業同質單位商品所獲利潤在數量上要少。在商品市場上,企業既麵臨著千百家同類商品經營者競爭的壓力,又要接受顧客挑剔眼光的選擇。這時企業為贏得顧客,擴大商品的銷路,在做到質優的前提下,往往采用的是價廉辦法,以“薄利”策略達到多銷目的。“薄利”,看似利低,其實利並不低,做到這一點正是商品經營者精明之所在。“薄利”能吸引顧客,擴大商品銷路,增加商品的市場占有率,從而使企業獲得豐厚利潤。顧客追求的是物美價廉的小商品,同質商品,當然是價廉的倍受青睞。“薄利”帶來多銷,加快了資金周轉,提高了資金利潤率,也提高了企業的市場價格的下限。
采用薄利多銷策略時,應當注意以下兩點:
①貫徹薄利多銷原則,應和提高小產品質量聯係起來。
薄利多銷是多銷商品的經營方法,但不是惟一方法。顧客不僅關心商品的價廉,而且更關心的是物美。這就是市場上為什麼有些名牌產品盡管比一般同類商品價格高些,而人們仍爭相購買,一些質次偽劣商品盡管價格賤,但很少有人問津的原因。因此,一些明智的商品經營者把提高產品的質量看作企業的生命力,明確提出“以質量求生存,以效益求發展”的口號,在商品高質量的前提下,貫徹薄利多銷原則,從而贏得了大批顧客。
②貫徹薄利多銷原則,應和薄利快銷結合起來。
薄利多銷講的是銷售數量多,薄利快銷講的是抓住時機快速銷售。現在商品經營者有一種惜售心理,越是緊俏商品越不賣,在那裏等提價。其實這種做法是很不經濟的,因為按照一般商品的利率,隻要在庫房內放一年半,利息、稅金就把利潤吃光了,超過一年半就變成了賠本生意。誰能快速銷售,誰就能占領市場,顧客一旦對某種商品的認可形成心理定勢,其他同類商品就很難再征服他。任何商品的走俏、流行也有一定的時間性,超出這一時間,走俏的可能變成滯銷的,因此待價銷售思想要不得。
7.小產品定價有技巧
小產品既然要努力做到“價廉”,那末,這裏就涉及到產品的寶價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