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李平升為副教授,而這時她所從事研究的中國紮染技術課題也被河北省科委立項。
有一次,她在北京飯店看到一條紮染圍巾,當她看清它的標價為300元時,她被深深地震驚了。一條小小的圍巾經過紮染居然能賣出這麼高的價錢,自己懂得紮染技術,也可以做成紮染圍巾賣錢呀!她立即買回各種顏料和布料,在自己家中開起了紮染作坊。從書本上李平對所染的技術已經太熟悉了,而實際操作對於心靈手巧的她也並不是難事。一個通宵之後,第一條紮染圍巾成功了。從紮染圍巾開始,李平又發展到做紮染服裝。
當李平穿著親手做的衣服走到街頭時,吸引了許多愛美的女人。從此,來找李平做圍巾和衣服的人絡繹不絕,最多時,李平一晚替人做過20條圍巾。在她的家裏,地上堆的是做紮染的工具,牆上掛的是花花綠綠的圍巾和衣服,本來不大的房子被李平搞得像一個染衣的作坊。
為了不妨礙家人,她決定自己辦廠,專門製作生產紮染服飾。
工廠的生產上了路,紮染所需的布料是花錢最多的,已沒有錢再去購買更多的布料,李平想到了去絲綢廠賒銷。絲綢廠的布料積壓很多,一次就給了她幾匹布料。李平很快做出了上百件衣服和圍巾送到了各大商場。
這一年,李平37歲,正在準備大幹一場的時候,她懷孕了。因為是高齡懷孕,3個月後李平全身開始浮腫,在愛人的堅持下,李平隻好停了工廠,全心在家保胎。1993年3月,李平生下了兒子彎彎,可就在兒子還沒滿月時,討債的人便找上了門。李平很理解他們的心情,抱著兒子坐在床上給出了保證:一定會還錢!李平想,自己在商場還有許多衣服,這些錢用來還賬是沒有問題的。
第二天,李平抱著孩子便去了各商場要款,可是讓她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她每到一處希望都落空。由於當初的衣服是送到商場各租賃櫃台,現在時隔一年,一些經營者早已不在了,還有些是經辦人已經離開,賬也成了糊塗賬。
錢,沒有要回一分,絲綢廠的人不斷地上門催款,而這時,李平的母親又因乳腺癌住進了醫院,急需一大筆醫療費。李平在一籌莫展的時候才明白了市場經濟的殘酷。但欠賬還錢天經地義,李平也顧不得去怨別人,隻有想辦法克服眼前的困境。
1993年5月,李平在家裏重新開始做紮染圍巾掙錢還債,愛人想方設法借來了2000元錢作為流動資金。因為欠著絲綢廠的錢,李平不可能再去賒銷布料,更不敢拿著錢去進貨,隻好托廠裏的一個業務員偷偷地給她買出布料,一條一件地做圍巾和服裝,邊做邊賣。到年底,終於還清了債務。漸漸地,李平銷路打開了,到1995年底,銷售額達50多萬元。
1996年,李平製作的紮染藝術畫在全國美術展中獲得大獎,達到了她在紮染藝術研究上的高峰,河北電視台為此專門為她拍攝了專題片,介紹了一個學科技史的女教授將中國民間藝術與市場相結合的事跡。紮染藝術取得的成功讓李平欣喜的同時,也更加增添了她要將流散的中國結發揚光大的決心。可是,中國結不像紮染服裝有市場基礎,作為一個小飾物,怎樣進入市場,讓人們接受認可,既有經濟效益又有社會效益,這個問題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困惑著李平。
1996年2月,從日本回石家莊探親的江小姐看到李平的事跡後,專程來到她家。江小姐長居日本,喜歡中國古代民間藝術。當她在李平的家中看到紮染服裝時,立即就購買了上百套服裝和圍巾帶回日本,在日本作李平的銷售代理,並和李平簽訂了長期合約。江小姐很尊重李平,回國時就從日本帶些諸如縫紉針、線的小禮品送給李平,李平為了表達自己的感激,就用紅色的塑料繩編結成如意結的項鏈送給江小姐。誰知等到江小姐下一次再回國時,她不再要紮染服裝,而改訂了李平的這種項鏈。原來,當江小姐戴著李平送她的如意項鏈回到日本時,朋友要光了她所有的項鏈,甚至連她脖子上戴的項鏈也沒有放過。江小姐連向李平催要新貨。
這個無意中的結果,讓李平的眼前豁然明亮,可以一邊銷售中國結一邊研究,既獲得了資金又推進了項目。按照李平對“中國結”的理解,項鏈設計為:項鏈的主體由紅色的如意結相串而成,在項鏈下邊的中心嵌入與之相配的一粒瓷質(或木質)的小珠子,整個項鏈看起來古樸、自然、寧靜、和諧,傳遞出一種遠古文化的韻味。
接下江小姐的第二次訂單後,李平開始將紮染服裝削弱,抽出部分工人教她們編織項鏈。“如意結”是中國結中的基本結法之一,學起來簡單,心靈手巧的小姑娘3天就學會了編結,技術熟練後10分鍾就能編織一條項鏈。從項鏈出發,李平又構思出手鏈、耳環、小香袋、針線包、首飾盒等女性用小物件以及鑰匙鏈、小動物、十二生肖等一係列大眾化的小工藝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