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位貧困的農民就是看到了市場上小衣架空缺,予以填補而脫貧致富的。
有一天,這個村民為了買幾個小衣架,從鄉裏跑到鎮上,又從鎮上跑到縣城,結果仍然買不到。服務員告訴他,衣架是種太小的商品,利潤低,工廠不願生產。他回來後想,衣架家家戶戶都要用,需求量很大,如果生產出來的話,銷路一定會很大,這可是一個好機會,於是他立即買回一些鋼絲和塑料管,試著做出第一批衣架。幾天後,他挑著衣架到批發市場推銷,2000多個衣架被一搶而空。接著眾多的批發商向他訂貨,使產品供不應求。僅僅4個月時間,他掙了近2000元。後來,他擴大規模,組織村裏的人一起來搞,迅速走上了致富之路。
(2)進行小產品的開發,必須麵向市場,植根市場,隻有在市場上找到合適的位置,才能使新開發的小產品在市場上立住腳,從而創造出大生意。怎樣在市場上找到小產品的位置呢?
這就要進行市場調研,從大多數消費者的需求出發,開發新產品。例如,從方便消費角度開發出來的產品。
生產出給消費者提供方便的產品,無疑是時代發展的要求。如今新產品開發策劃者,越來越多地在開發方便型產品方麵冥思苦想。實踐早已證明,隻有大開“方便”之門,才能既擁有目前市場,又把握未來市場。“方便”是一個極大的潛在市場,也是企業真正的生存發展空間。盡管這幾年人們生活比以前方便多了,但日常生活中仍有許多不方便的地方,現有的產品在省事、舒適性方麵也可能尚有不盡人意的問題,下崗的諸位朋友們,為什麼不可以瞄準“方便之市”,奮力思考出多種多樣的方便妙招呢?方便麵是一種隻用開水一衝就能食用的快餐食品,它以不需要烹調並且味道鮮美可口,而深受消費者歡迎。開發方便麵的是日本的安藤百福。正是這一創新,使他的小作坊一躍成為食品行業的明星。同時,方便麵以其方便的特點和暢銷的事實,激發出許多別具風格的快餐食品的創意,促進了快餐業的發展。因此,方便麵的問世,寫下了快餐食品史上光輝的一頁。
方便麵的點子源於何處?
20世紀50年代末期,日本一家食品作坊的老板安藤百福,每天下班後都要乘電車返回住地。
在車站,他看見許多人在飯店前排隊等吃熱麵條。安藤早就不安於現狀,思考著如何擴大他的經營規模。麵對排隊等吃麵條的情景,他不由地靈機一動:“好,我就搞麵條!”
當時,日本市場上傾銷美國麵粉,政府為了增加銷售,曾獎勵人們吃麵包。安藤是經營食品的,他知道麵粉比較容易搞到手。但是,他不願意跟在別人後麵開麵包房加工麵包,總想開發某種新的食品。他在觀察中發現人們喜歡吃熱麵條,便直覺地感到搞麵條生產一定不愁銷路。
不過,他也不願意去加工普通麵條。“能否在麵條上搞點新名堂呢?”安藤冥思苦想新食品開發的點子,當他回想起人們排隊等麵吃,又擔心上班遲到的情景時,一個新點子從腦海中跳了出來:“我何不開發一種快食方便麵呢?”按照他的想法,這是一種“隻要開水一衝即可食用”的麵條。這種方便麵是否有市場呢?安藤認為,戰後日本經濟恢複,人們的生活節奏加快,流動人口劇增,搞方便麵一定大有作為。安藤百福高瞻遠矚地看到了方便麵發展的美好未來。
當安藤興高采烈地將新點子告訴手下夥計們時,大概是他們看不起麵條業的緣故,得到的反應卻很冷淡。夥計們都勸他不必在麵條上枉費心機,並建議開發從西方引進的洋麵包更有前途。
堅信方便麵一定是新時代食品寵物的安藤,不顧眾人的反對,馬上搭起一間簡易工棚,買回一台軋麵機,在眾人的懷疑眼光下開始了他的新食品開發工作。
要想製作隻用開水一衝就吃的麵條,就應當往麵粉裏加調料。然後軋成麵條,蒸熟烘幹,這是安藤首先想到的製作方法。他一邊想一邊幹,不知為什麼,軋出來的並不是一根一根的麵條,而是一堆堆像米飯一樣的團塊。安藤百福這才感到,點子雖然簡單,但實施起來並非容易。
軋不出麵條,原因在哪裏呢?他先認為是麵粉缺乏彈性,於是和麵時又加入雞蛋,結果情況更糟。是不是肉湯裏的肉末顆粒大了呢?他又把肉湯過濾後再試,結果還是軋不出麵條。
經過幾次失敗,他放棄了將調料加進麵粉裏的想法,決定采用另外添加調料的方式。他把麵粉軋成普通麵條,蒸熟後再浸到醬湯裏,使麵條吸進鹹味,從而解決了軋麵和加味的問題。
接著,他著手解決麵條烘幹保存的問題。他想到過太陽能的利用,也曾考慮過用熱風吹幹的方法。但是,這兩種方法都太浪費時間,不適合於工廠的大規模生產。後來,他想到了用油炸的方法,這樣,可以很快把麵條炸幹,而且,油炸後麵條上出現好多細孔,這些細孔在熱水浸泡時起吸水作用,可以使麵條很快變軟。此外,油炸後的麵條味道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