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營銷節約:規範花錢大戶的花錢行為(2 / 3)

(2)營銷成本分析營銷成本分析包括以下幾個方麵:

①營銷活動費用分析企業的賬戶根據會計製度的規定按照銷售人員工資、差旅費、通訊費、水電費、租金、廣告、辦公費用等進行分類核算,這不能滿足營銷成本分析的需要。營銷活動通常劃分為人員推銷費用;廣告和促銷費用:倉儲及貨運費用;處理銷售訂單、支票、收付貨款費用;行政費用。然後分析會計賬戶,采用一定的標準把會計賬戶紀錄的費用分配到相應的活動項目當中去。據此,企業就能分析各種活動耗費企業資源的程度。

②細分市場成本分析按地區、產品或顧客群或訂單規模把市場進行細分,分析每個細分市場的成本和盈利性,以發現盈利的以及虧損的細分市場或產品,這是營銷成本分析的目的所在。

細分市場成本分析和營銷活動費用分析結合進行分析非常有效。首先,選擇一定的分配基礎,把分配到各種活動中的費用進一步劃分到各個細分市場或產品,然後計算各個細分市場或產品應分攤的每種活動成本的金額,最後編製每一個細分市場或產品的利潤表,從而很容易就能發現哪些細分市場或產品是盈利的或虧損的,並分析盈利或虧損的原因。

(3)製定正確的營銷決策營銷決策包括銷售區域決策、產品決策和訂單規模決策。

①銷售區域決策銷售地區如果太小可能造成潛在的銷量不足以抵償該地區的費用,而銷售地區太大也會使銷售人員花費過多的時間和費用。企業可以通過改變非盈利地區的推銷方式或分銷渠道,如運用郵件促銷、電話推銷代替人員推銷;增加廣告和促銷力度把弱勢地區轉為盈利;如果這些措施都無效,企業可以考慮完全退出某個市場。

②產品決策通過對產品的成本分析發現各產品盈利的差別及其原因。對於存在改進潛力的產品,企業可以采用停產需求較少的產品;重新設計或重新包裝產品;對同一產品采用多種包裝;增減產品的廣告量等手段增加產品的盈利性。

③訂單規模決策由於小規模訂單直接推銷或票據成本與大規模訂單通常是相同的,但它們給企業帶來的收益卻是不同的,因此,企業應當有選擇地放棄一些小規模訂單。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大客戶的購貨量由許多單獨的小訂單構成,所以企業不能輕率地對小訂單下結論。企業要在分析的基礎上,采取措施予以改進,例如,說服總購買量大、訂單規模小的客戶提高訂單規模,減少采購次數;以電話推銷方式代替上門拜訪非盈利或小批量客戶;設立最低訂單規模;設立最低收費或服務收費來限製小訂單等。

3.讓廣告投入的每一分錢都發揮效益產品宣傳廣告的投入,並不是越多越好。

目前,廣告界流傳一種說法:當今時代,不做廣告,鑽石也賣不出去;廣告做得好,用報紙包一塊磚頭,也能賣個好價錢。這種說法無疑有些偏激,但是卻一針見血地指出了廣告在企業營銷中的顯赫地位。

廣告是企業製造夢的工場。要想使消費者對企業忠誠,必須使他們好夢不斷。

通俗地講,廣告就是以適當的訊息,經過適當的包裝,在適當的時機,投入適當的預算,通過適當的媒體,針對適當的目標受眾所進行的溝通說服行動。簡而言之,廣告就是要找對人,說對話,而且還要說得好,使對方接受自己。可問題是,並不是所有的企業做了廣告以後都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大規模的廣告投放已經令好迪洗發水擁有很高的知名度,人們一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都耳熟能詳。但任何一個概念,都必須有據可依。概念不是空中樓閣,消費者需要你證明給他看,必須自己支撐起自己的概念。

市場監測資料表明,2003年好迪的廣告投放費用排名33位,是大手筆狂扔廣告費的又一日化巨頭。2003年5月,好迪廣告投放位居第二,與海飛絲、飄柔並列第一軍團,當時國人驚呼,好迪衝進洗發水第一梯隊。可惜,是廣告投放的第一梯隊,而非銷售的第一梯隊。投資與產出有時並不成正比。

在談及廣告費浪費的言論中,有這樣一句影響深遠的話:

我知道我的廣告費有50%是浪費的,但我不知道是哪50%在浪費。從這多少可以看出廣告的投入產出比之於一個企業的無奈。

其實,廣告消費也和其他消費一樣。都要看得到實際效果才行。

對企業而言,廣告成本是一筆不小的支出,如何能在廣告上節省成本,用最小的支出換取最大的回報,就應該是領導者所苦苦追求的。

事實上,隻要能堅守一些基本的原則,廣告也一樣可以起到既增加利潤,又節省成本的目的。

企業都希望自己的規模越辦越大,因此在做廣告時容易陷入一些誤區,一個是喜歡追求更大的媒體來進行發布,一個是盲目追求更大的投入,以為投入越大越好。其實,大的媒體和大的投入並不一定對企業適合,很多企業的市場尚未成熟,鋪貨的範圍並不大,廣告媒體再大也沒有實際意義,而投入越多,反而越容易造成企業的負擔。

所以,企業決策者為企業做廣告的一個重要原則,就是盡量少花錢、多辦事。

樂百氏曾經為了拍一朵雲的鏡頭,專門奔赴澳大利亞,花了100萬元,對這樣的做法,娃哈哈的老總宗慶後很不以為然,他問樂百氏的老總何伯權:全中國有幾個人看得出你這朵雲值100萬元?

相比之下,國美電器的老總黃光裕的做法就相當理智。

20世紀80年代末的時候,購物還要憑票供應,電器嚴重供不應求,但是國美已經想到了用廣告來推銷自己的理念。當時北京最常見的報紙是《北京日報》和《北京晚報》。那時的報紙版麵比較少,打開後對折處都是一條白板,即中縫,那時的中縫都是空白的,沒有人想到在中縫做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