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采購部門是企業的利潤中心之一企業節約必須從采購的源頭抓起。
除了投資,采購原材料和配件、辦公設備等等,便是企業最重要的成本支出。采購部門不僅僅是一個購入原材料的部門,同時也是企業的利潤中心之一。
采購是生產經營活動的起點,采購物品質量的高低,將直接影響到產品的質量,采購物品價格的高低,直接影響到產品成本,進而影響企業的盈利水平。如果企業在采購過程中奉行節約原則,就能使產品的成本水平大幅度降低,就能在市場競爭中取得主動權。
不論是鬆下、通用汽車等老牌企業,還是戴爾、惠普等新興企業,都打造了強大的采購部門,製定了完善精密的采購製度。
世界上所有的優秀企業,都對供貨商保持著高度的警惕。並非他們認為所有的供貨商都心懷惡意,而是以創造利潤為天職的人,必須對一切都持懷疑態度,隻有經過檢查才能相信。無論是對自己還是對別人都是這樣。
現代經濟學和管理學,都建立在人是經濟人這一假設的基礎上,認為人總是在謀求以最小的投入換取最大的收益,供貨商也不例外。
隻有懷有警惕,才能盡可能地增加自己的利潤。特別是在中國,社會的信息交流未完全通暢,買的沒有賣的精,采購方掌握的信息通常不如供貨商多,因此,就更應該保持警惕。
狠抓采購部門,對采購成本進行有效控製,是企業獲得利潤的渠道之一。
(1)控製采購成本的任務控製采購成本的任務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麵:
一是對采購數量的管理和控製。這方麵的主要內容包括控製購進物品的批次、數量、價格,同時應當對購進物品過程中發生的短缺進行重點控製。
二是加強對購進物品質量的檢驗,控製購進物品的質量,主要是檢驗購入的物品是否符合規定的質量標準和購貨合同的規定。
三是加強對購入物品成本的控製。企業應對從物品采購到入庫的整個過程所發生的費用進行控製,主要有采購部門的費用、物品的買價、運雜費、運輸途中合理損耗、入庫檢驗費用等。
(2)不斷地發現采購成本控製中的問題要實現采購節約,就需要不斷發現采購成本控製中所存在的問題。采購成本控製中的問題常見的有以下幾個方麵:
①采購管理製度的不健全會使采購成本不斷上升采購過程均由采購部門全部負責,包括選擇供貨單位、確定購買價格、簽訂購貨合同等,均無相關部門或人員參與或進行合理的、實質性的審核和監督是非常普遍的。
若采購價格失控,則供貨單位將其產品以大大高於市價的價格出售給企業,就可以牟取暴利,而無需出售假冒偽劣產品或搞缺斤短兩。
財務部門在付款時一般隻是對采購計劃、采購合同、購物發票及相關的質檢報告等講行審核,也不可能在材料價格上發現什麼大的問題。
②促銷手段對采購人員形成巨大的誘惑買方市場上絕大部分商品供過於求,各種名目的促銷方式應運而生。其中的許多促銷手段是為了誘導采購人員購買他們企業的產品從中得到好處,而不被企業所發現。
巨大的個人利益使得一些采購人員不惜鋌而走險,接受銷售單位的回扣條件,從而采購回一些質次價高的材料。
③采購部門未能就采購工作與有關部門協調采購工作應是由采購部門牽頭,企劃、工程、質量、成本等部門共同參與的團隊工作。隻有這些部門相互協調,才能做好采購成本的控製工作。
企業應建立完整的價格信息係統,包括:材料價格網絡收集係統、材料價格谘詢係統和材料價格資料查詢係統等。
2.采購需要建立規範的控製製度隻有嚴格的製度把關,浪費才有可能避免。
采購對於企業特別是生產性企業來說至關重要。加強內部管理,把好采購大關,最大限度地降低采購成本尤其關鍵。為此,必須建立規範的采購控製製度。其內容包括以下3個方麵:
(1)建立物品采購的內部控製製度從橫向來看,采購的內部控製製度主要包括物資、設備、工具、運輸、行政、生產、財務、質檢等製度。從縱向來看,主要包括材料采購的申請、授權人的批準權限、材料采購的流程、相關部門的責任和關係、各種材料采購的規定和方式、報價和價格審批等製度。
建立物品采購的內部控製製度最主要的是注意以下幾個方麵:
一是物品的請購應當由生產部門根據生產計劃填寫請購單。保管人員接到請購單後,將物品保管卡上記錄的庫存數同生產部門需要的數量進行核對,如果生產所需的數量超過庫存的數量,就應同意請購。請購單要由使用部門的主管審批同意,並需經資金預算的負責人員同意簽字後,采購部門才能辦理采購手續。
二是不同類別的請購單要由不同的管理層次的主管核準,還要對與采購有關的人員及部門的權限作出明確的劃分。
三是采購部門對每一份請購單都要審查其請購數量是否在控製限額的範圍內,使用物品的部門主管是否在請購單上簽字同意。對於需大量采購的物品,還要做采購批量對成本影響的分析,盡量做到采購數量能夠使得物品總成本最低。物品總成本包括訂購成本和存貨儲備成本。訂貨成本包括請購成本、采購成本、進貨驗收成本等,存貨儲備成本包括使用資金的機會、倉儲成本、倉庫折舊及物品變質成本等。
四是實行嚴格的訂單控製。控製的手段主要有:預先對所有訂單編號:
由專人檢查訂單是否得到授權人的簽字:由專人複查訂單的編製過程和內容;訂單一般設計為一式三聯,分別留存於請購單位和送驗收部門以便於相互核對。
(2)建立采購人員考核製度對采購人員的考核包括業務指標考核和個人素質指標考核。
業務指標體係主要包括:采購成本是否降低、在賣方市場的條件下是否維持了原有的成本水平、采購質量是否提高、供應商的服務是否增值、采購是否有效地支持了其他部門等。
對個人素質的評價的主要內容包括談判、溝通、合作、創新、決策等方麵的能力。
(3)提高采購人員的素質高素質的采購人員能夠以更低的成本采購到合格的物品。更為重要的是,更高的道德素質能夠增強采購人員抵禦各種誘惑的能力,從而減少因采購人員貪圖回扣而采購質低價高物品的現象發生。
3.實現采購節約應當采取的措施隻有采取有效的措施,才能實現有效的節約。
要實現采購節約,應當采取以下一係列的措施。相信通過實施這些措施,企業在采購節約方麵能上升到一個新台階。
(1)加強庫存成本控製庫存成本控製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麵:
①ABC庫存成本控製法ABC庫存成本控製法是把全部存貨按照其重要程度、價值高低、耗用量大小和采購難易程度作為標準,劃分為A、B、C類分別進行管理。其中A類項目占存貨項目比重的5%~20%,耗用總額卻占到60%~80%;B類項目占存貨項目比重的20%~30%,耗用總額卻占到15%~30%;C類項目占存貨項目比重的60%~70%,耗用總額卻占到5%~15%.
②定量庫存成本控製法定量庫存成本控製法對發生收發動態的物資隨時進行盤點,當庫存量降低到訂購點時就提出訂購。訂購點的庫存量為:
訂購點=備運時間需要量+保險儲備量=平均備運天數×平均每日需用量+保險儲備量③定期庫存成本控製法定期庫存成本控製法通過對庫存物資進行定期盤點,按規定的時間檢查庫存量並隨即提出訂購,補充一定數量。訂購時間是預先固定的,每次訂購批量則是可變的,根據訂購量與盤點的實際庫存量差來確定。訂購批量的計算公式如下:
訂購批量=訂購周期需要量+備運時間需要量+保險儲備量-(現有庫存量+已訂未到量)=(訂購周期天數+平均備運天數)×平均每日需用量+保險儲備量-(現有庫存量+已訂未到量)④定期定量混合控製法定期定量混合控製法規定出最高庫存量標準和最低庫存量標準,並定期檢查,當實際盤點庫存量等於或低於最低庫存量標準時提出訂購,把庫存量提高到最高庫存量標準。
⑤通過數學模型來計算經濟訂購批量D代表年需要量,Kc代表單位產品儲存成本,K代表一次訂購費用,Q代表一次購貨量。則:
Q=2KDKc例如,某企業每年需用某種材料(D)為3600千克,平均每次訂購費用(K為25元,單位存儲成本Kc為2元,帶入計算公式即可求得最佳經濟的批量為300千克。
(2)化零為整,大批量采購企業內部各部門共同需要的物品采用化零為整,大批量采購方式,可以取得規模效益和大批采購優惠,提高與供應商談判時的分量。
(3)建立采購成本分析製度物品采購的對象有原材料、委托加工物品、零件和專業組件。通過建立采購物品的成本分析製度,可以了解物品的生產成本構成,有利於製定合理的采購價格;另外,通過與供應商合作,降低采購物品的生產成本,可以降低企業的采購成本。
(4)采用多種采購形式降低采購成本采用多種采購形式有利於降低采購成本。如:招標采購、詢價采購、比價采購、議價采購、訂價收購、公開市場采購等。為了能夠按合適的價格取得所需物品,企業要經過多渠道詢價、比價、自行估價、議價等步驟發現合適的價格。
(5)建立供應商選擇製度企業應先挑選若幹產品價格較低、質量較好、交貨及時、信用程度較高的廠家,然後,根據各項指標選擇一個最優的廠家作為本企業產品的供應商。從單一供應商取得產品可提高采購物品的質量、節約質量檢驗費用、減少廢品損失、降低采購價格、節省大量的采購費用。
(6)建立物流式的企業物流企業是執行把貨物從生產地送到用戶手中的全過程的集物品倉儲、運輸等流程為一體的企業。將產品的運輸和倉儲全權交給物流企業去完成,使得生產企業專心於生產。
采購是企業經營的源頭,控製好采購成本才能夠為企業取得成本優勢打下基礎。否則,隨後的生產過程可能因為采購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而遭受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