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理回答:你找出來核對一下,看看內容是不是一樣。
小李便找出資料進行核對。
過了一會兒,小李又找到經理。
經理,我核對過了,絕大部分內容都一樣,隻有一個電話號碼變了。
那就去重印吧!經理回答道。
小李還在想這件事,她一直都覺得可惜,這麼多資料,隻因為一個電話號碼的改變就不能用了。重印不僅要花費一大筆錢,還要花費時間。
難道真的沒辦法再用上這些資料嗎?
無意間,她看見了桌上的一份資料。這份資料是經理開會時用的,因為經理臨時改變了一個數據,於是她用一個改正紙把數據改了過來。
突然,她靈機一動,那些宣傳材料上的電話號碼不也可以用印有新號碼的不幹膠紙改一下嗎?隻要貼得整齊,是不會影響美觀的。
於是,她馬上到經理辦公室向經理請示。
經理有點不放心,問:那樣能行嗎?
我仔細點,不會影響閱讀的。
好,你去試試吧!
2個小時後,小李把整理好的材料給經理過目。現在,在原先那個電話號碼上是一條不幹膠,上麵是一個工整的新電話號碼,看起來一點也沒有不協調的感覺。
經理讚揚了小李一番,並立即開了一個小型會議。在會上,經理說:小李的創意非常妙,雖然節省的錢不多,但是可以看出她已經將節約當成了自己的責任,主動去想辦法為公司節約,如果大家都像她那樣視節約為己任,那麼公司就不愁發展了。
當然,為企業節約隻靠一名員工的力量是不夠的,隻有每一名員工都視節約為己任,才能為企業為公司贏得利潤。不僅如此,員工也會得到相應的回報,因為你的努力早已被老板看在眼裏,公司贏利自然就不會虧待你。
同時,員工的利益也會因為公司利潤的增長不斷增加,這兩者之間是成正比的。節約能給員工帶來切實的好處,員工也就會自覺自願地為公司省錢,最後實現二者的雙贏。
節約是企業與員工的共同選擇,每一名員工都應該以節約為榮,杜絕一切浪費,並將節約轉化為自覺行動。這樣企業與員工才能共同得到發展。
為企業節約每一分錢是企業對員工的基本要求,也是員工的責任,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員工更應視節約為己任。
每一名對企業有責任感的員工,都會把企業當成自己的家,會盡最大努力完成自己的每一項工作,把浪費降低到最低限度,小心地使用設備和服務設施,高效率地利用好自己的時間。這樣,不論是開動一台機器,還是進行一次車間服務,或者是在辦公室打一封信件,他都會最大限度地節約每一分錢。
每一名員工做的這些似乎都是小事,但卻會對一個企業的成敗造成很大的影響。如果企業每一名員工都能這裏節省一點,那裏節省一點,隻要有可能就避免浪費,那麼,日積月累,你就會對它們產生的巨大效果而感到驚訝。
4.節儉美德:保障個人職業之樹常青隻有企業贏利,個人的利益才能保證。
每一個員工,都應當在工作和生活中提高節儉意識,養成為公司節約每一分錢的習慣。節儉實際上也是為公司賺錢。事實上,一個從小處著眼為公司著想的員工,肯定能在其他方麵為公司著想,這樣的員工當然也就是能為企業賺錢的員工。一個具有成本意識、處處維護公司利益的員工才是老板願意接受的員工。
勤儉的員工時刻想到為公司減少成本,為自己減少浪費。在使用公司財物時,他們盡量減少損耗;在與客戶談判時,他們本能地替公司壓低成本、提高利潤;在經營項目時,他們盡量用最少的投資,取得最大的經濟效益。
有個工匠手藝很好,做出來的東西不但精巧,而且耐用,所以生意很好,賺的錢也不少。可是他好吃、好穿、好玩,因而錢雖然賺得不少,卻老是不夠用。
工匠有個鄰居,是個大富翁。他聽人說這個富翁原來很窮,後來不知怎麼的,錢就漸漸多了起來。工匠便想去請教富翁,問他應該如何才能有錢?
到了富翁家,他先說明來意。富翁聽了,微微一笑說:這個嘛!說來話長,卻也很簡單,你且等一等,讓我先把燈熄了,再好好對你說。說著,順手就把燈關了。
工匠原也是個聰明人,一看這個情形,馬上便明白了,立刻高高興興地站起來,說:先生,謝謝你,我已經都明白了,原來致富之道就在於勤儉二字,是不是?
勤是勤勞,儉是節儉。員工在企業工作勤奮賣力固然能增加收入,但還要把企業當作自己的,懂得當用則用,當省則省,才能積聚財富。一個人如果隻知賺錢而不知節儉,那麼他的一生就不會有永遠的閑適,到死可能依然身無分文。節儉是走向富有的第一步。
如果員工為公司工作的時候欠缺成本意識,無形中就會提升成本,我們可以盡量考慮一些方法節約耗材,比如盡可能減少紙張的消耗,盡量在電子媒介上修改文稿,減少重複打印的次數,提倡雙麵用紙,嚴格控製文件印刷的數量,重新對使用過的信封、複印紙進行再利用,盡量使用鋼筆,減少一次性簽字筆的使用量,打印機的墨水、墨粉用完,重新灌裝再使用……從小事做起,從我做起。一旦員工的頭腦中形成節約這個概念並習慣於這樣做時,一定會見效果。一個員工,隻有有了替公司賺錢的責任感,才會付諸行動,去為公司賺錢和省錢。
勤儉的敬業精神會使公司充滿精明幹練、蓬勃向上的朝氣,勤儉的敬業精神也是個人發展與公司壯大的動力和源泉。
5.走出浪費與己無關的認識誤區浪費企業的資源,就等於損害自己的利益。
現在一些企業的部分員工在認識上存在這樣一個誤區,就總是認為錢是企業的,即使浪費點,也是企業的資源,和自己沒有多大的關係,何必為企業節約呢?他們對於節約總是抱著一種無所謂的態度,平時在工作當中也總是大手大腳,隨意地浪費原料、辦公用品等,嚴重損害了企業的利益,同時也損害了自己的形象,降低了個人價值,浪費了自己的大好時光。
劉陽和王軍是同班同學,兩人頭腦和能力都幾乎不相上下。畢業後,兩人同時應聘一家公司的主管職位。因為兩人同樣優秀,公司人事部一時難以取舍,便讓他們都來試用一下。
上班的第一天,經理對他們說:
公司隻缺一個人,在今後三個月的試用期內,你們誰表現出色,誰就可以留下。
這無疑給劉陽和王軍擰緊了發條,他們都暗下決心:一定要做得比對方更出色。
剛開始的兩個月,兩人暗中較上了勁。同樣是意氣風發,學有所長,他們用各自的方式表現著自己,誰也沒有輸給誰半分。但最後一個月,王軍的工作中出現了一個小小的失誤。劉陽看在眼裏,喜在心頭,認為這次的職位非自己莫屬了。
經理也似乎十分欣賞劉陽,但王軍依然不動聲色地勤肯努力。
三個月的試用期很快就要結束了。在最後的時刻,經理卻宣布將王軍留下。劉陽十分不服氣,找經理理論。經理告訴他,其實他的工作一直很出色,公司原來計劃留下他,隻是他對待公司資源的態度表明,他不太適合在公司發展。
原來在試用期行將結束的頭一天晚上,劉陽去參加同學的生日,由於晚了就沒有回公司宿舍。第二天回來後,劉陽直奔公司的辦公樓,路上碰到了王軍。王軍問他昨晚去哪了,還提醒他宿舍的燈亮了一個晚上,讓他回去關。劉陽滿不在乎地說:麻煩死了,反正不用我交電費,就不用回去關了。此話剛剛出口,經理便從他們旁邊走了過去。
就是這個細節,讓經理臨時改變了決定,王軍被公司留了下來。後來的事實證明,經理的決策是正確的,因為王軍各方麵的表現都沒有令他失望,尤其在節約方麵,更是帶動整個公司形成了良好的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