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造勢”有術,管理失控
1994年8月,史玉柱突然召開全體員工大會,拋出“巨人集團第二次創業的總體構想”。
很顯然,巨人集團第二次創業的直接動機是,電腦行業走入低穀。但二次創業的真正動力之源是,史玉柱已感到潛在的危機四伏。他想通過擴張調動員工士氣,以人氣旺彌補管理機製的缺陷,同時以新興產業取代發家產業的衰落。
但史玉柱的第二次創業回避了最關鍵的問題——企業內部的產權改造和機製重塑。史玉柱受到一種思維定式的局限,因為巨人集團從1989年到1992年,一直靠創業精神而發展起來,那時候沒有完善的製度和科學的管理,也神速騰飛了。
人們今天很難想象,史玉柱的第二次創業規模多麼宏大:
在房地產方麵,投資12億興建巨人大廈,投資4.8億在黃山興建綠穀旅遊工程,投資5400萬購買裝修巨人總部大樓,在上海浦東買下了3萬平方米土地,準備興建上海巨人集團總部。
在保健品方麵,準備斥資5個億,在一年內推出上百個產品。
1995年2月10日,巨人集團員工在春節後上班第一天,史玉柱突然下達一道“總動員令”——發動促銷電腦、保健品、藥品的“三大戰役”。史玉柱把這場促銷戰模擬成在戰爭環境中進行:他親自掛師,成立三大戰役總指揮部;下設華東、華北、華中、華南、東北、西南、西北和海外八個方麵軍;其中30多家獨立分公司改編為軍、師;各級總經理都改為“方麵軍司令員”或“軍長”、“師長”。史玉柱在動員令中稱:“三大戰役將投資數億元,直接和間接參加的人數有幾十萬人,戰役將采取集團軍作戰方式,戰役的直接目的要達到每月利潤以億為單位,組建1萬人的營銷隊伍,長遠目的則是用戰役錘煉出一批幹部隊伍,使年輕人在兩三個月內成長為軍長、師長,能領導幾萬人打仗。”總動員令發布之後,整個巨人集團迅速進入緊急戰備狀態。5月18日,史玉柱下達“總攻令”,這一天,巨人集團產品廣告同時躍然於全國各大報。由此“三大戰役”全麵打響。霎時間,巨人集團以集中轟炸的方式,一次性推出電腦、保健品、藥品三大係列的30個產品,其中保健品一下推出12個新產品。繼而,廣告宣傳覆蓋50多家省級以上的新聞媒介,營銷網絡鋪向全國50多萬個商場,聯營的17個正規工廠和100多個配套廠開始24小時運轉,各地公司糾集200名財務人員加班加點為客戶辦理提貨手續,由百輛貨車組成的儲運大軍日夜兼程,營銷隊伍平均每周加盟100多名新員工。不到半年,巨人集團的子公司從38個發展到228個,人員從200人發展到2000人。
如此大規模的閃電戰術,確實創造出奇跡:30個產品上市後的15天內,訂貨量就突破3億元。
但是,大發展帶來大振奮,也帶來了大漏洞。巨人集團的自身弊端在三大戰役中突出暴露。
首當其衝的是集團整體協調能力缺乏,由於產品供應短腿難以追上營銷長腿,錯過銷售黃金時節,公司損失較大。漸漸地更深層次的矛盾突現;原有幹部隊伍因動力不足,而惰性盡顯,新的骨幹隊伍難以補充,管理失控。這樣一來,急劇的外延式擴張不僅沒有激發原有係統的活力,又因無法形成新的機製而使管理上破綻百出。
7月11日,在提出第二次創業的一年後,史玉柱在全體幹部會議上不得不宣傳:巨人必須進行二次創業整頓,包括三個方麵——思想整頓、幹部整頓和管理整頓,核心是幹部整頓,進行一次幹部大充血,凡是過去3個月中沒有完成任務的幹部,原則上一律調整下來。
史玉柱使用的第一招是,通過競爭上崗進行大換血。他宣布整頓的3天後,從7月14日至22日,人事部門庭若市,前來競聘的員工達46人,其中自薦者43人,許多分公司的員工也打來千裏長途。
8月,史玉柱使出第二招,集團向各大銷售區派駐財務和監察審計總監,財務總監和監審總監直接對總部負責。同時,監審與財務總監又各自獨立,雙軌並行互相監控。
8月26日,史玉柱的第三招出台,成立幹部學院,將180名幹部集中到南京海軍學院,進行為期一周的軍訓,以增加團隊意識和紀律性。
整頓沒有從根本上扭轉局麵,1995年9月,巨人集團的發展形勢急轉直下步入低潮。麵對大起大落,史玉柱將其描繪成“開始進入發展史的‘長征時期’。”10月2日,史玉柱發動“秋季戰役”,規模和聲勢大大減弱。他在動員會上下一道死令:秋季戰役對分公司經理來說是一場生死之戰,成則英雄,敗則落馬,集團隻問結果,不問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