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企業經營失敗案例剖析“蘋果”落地的啟示(1)(3 / 3)

他努力想使自己的產品與已壟斷市場的IBM-PC機相容。

整個1995年蘋果都在探討同IBM合並的可能,但終因價格爭議和其它原因而沒有結果。IBM本身剛剛從90年代前三年的不景氣中擺脫出來不久,對英特爾和微軟在PC市場上的強勢似乎也表現出更現實的態度。1995年,IBM又提出明確的“網絡中心”戰略,PC在其中將扮演什麼樣的角色,似乎還不十分肯定,在此情況下,IBM決不會貿然付巨資去兼並蘋果這麼一家處境微妙的公司。

1996年年初,業界又盛傳蘋果與太陽(SUN)公司洽談合並事宜,最終又是不了了之。太陽的企業規模還不及蘋果的一半,但在網絡計算方麵擁有雄厚實力,在電腦進入網絡中心時代時,其前景被一致看好。然而太陽的綜合實力畢竟有限,要它一口吃下這隻大蘋果,恐怕還是力所不及。

到1996年3月底,有關蘋果將委身於他人的傳言都終止了。阿梅利奧接任斯平德勒出任蘋果公司總裁,但直到如今,蘋果公司仍在一係列領域擁有技術優勢,但其並未帶來市場的擴大,反而越縮越小。麵對數十家大小不等的PC廠商圍攻,蘋果到底用什麼樣的利器來披荊斬棘,現在還看不到明顯跡象。阿梅利奧上台後傳出的第一個壞消息是,蘋果公司於7個月前創辦的WORLD聯機服務宣告終止。年初。蘋果宣布向摩托羅拉開放其麥金托什係統,展現出它要走開放之路的決心,然而這一步仍然邁得很小,因為摩托羅拉在任何意義上都不是今天PC業界的領頭羊,從而不會給蘋果注入太大活力。

毫無疑問,這是一場不應發生的悲劇。自創辦至今,蘋果公司經曆了4位掌門人,而離開的前三位對蘋果的評價都是消極的。第二任斯卡利說:“我認為任何人都管不了蘋果。”美國矽穀一位有影響的人物指出:“蘋果有點像意大利,充滿著創造力,也充滿著混亂。”品嚐“蘋果”,其滋味真是又甜又苦……喬布斯與王安一樣聰明,是位傳奇式的創業者。以中國文化的視角看,不同於王安的是,在企業經營管理中,特立獨行的喬布斯更多地體現在“勇”。

但是,“馬上得天下不能馬上治天下”。持續的興旺發達,需要適應新的形勢以“智”指導的“勇”去推動,而不是要浪漫激情,一意孤行的“匹夫之勇”。

當IBM參與個人電腦市場競爭,市場要求一種通用的兼容的電腦時,“蘋果”不審時度勢開放其係統,仍然孤芳自賞,自以為是,缺乏臨機決斷,因時而變的“丈夫之勇”,結果痛失良機。蘋果終於落地。

從封閉走向沒落

——王安電腦公司經營失敗案例剖折

王安電腦公司的創始人王安,以其卓越的遠見緊緊抓住美國聯邦政府強迫IBM公司將軟件與硬件分開這一機遇,開發出技術領先的CA類程序係統,並迅速在軟件市場上打敗IBM。乘著這一勢頭,王安終於在80年代初將自己的計算機成功地推向全球,並勇執市場牛耳。王安公司的成功,使王安先後榮獲“總統自由勳章”和“美國發明家勳章”。

王安的成功在於他有膽有識,對計算機市場有深刻的洞察力和前瞻性,但可惜他未能將這些立身的法寶掌握終生,最終釀成了大錯。

一、抓住機遇、創造成功

(一)執著的追求

王安於1920年2月7日生於上海,從小王安就對自然科學十分偏愛,並表現出這方麵的天賦。

上小學時他特別擅長數學,在班上的成績總是出類拔萃。王安16歲時考入上海交通大學。專業為學習電子工程,主攻電子通訊工程。

在大學時,王安就與同學合作設計了供中國軍隊使用的收音機和無線電發射機。1941年,王安從交通大學畢業,留校一年擔任電子工程專業的助教。後來他又到廣西柳州電子管廠工作,當一名計算機程序編製的實習生。在電子管廠的3年工作期間,他總是自己動手設計,編製程序。機會終於來了,中國政府決定選派一批高級技術人員到美國深造。王安通過了入選考試,取得總分第二的優異成績。並入喬治城大學學習。1945年秋天,王安邁進了哈佛大學校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