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烈的市場意識,使三九人在建藥廠上項目之初,便以市場需求為基礎,選那些市場急需、市場容量比較大、生產成本較低的產品,走高科技、高質量、高效益的道路。在選定“三九胃泰”作為主導產品投入生產後,他們不但走出廠門去推銷自己的產品,而且瞄準目標市場作起了當時人們還不熟悉、國際上慣用的開拓市場的手段——廣告,利用人們對傳媒的關注,推銷自己的產品,取得了巨大成功。
與此同時,三九集團領導成員發現由於我國處於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軌時期,市場體係正在形成中,市場中一些不規範的問題嚴重困擾企業,其中三角債是最突出的問題,由於市場風險增大和交易成本的不斷提高,企業產品銷售成本已占產品總成本的10%~15%,銷售渠道決定著企業的命運。為了進一步開拓市場、占領市場和及時把握市場的脈博,1992年,以南方藥廠經貿部為基礎組建了三九經貿公司,開始建立自己的銷售渠道,此後采取參股和控股的辦法兼並了長沙、寧波、無錫等醫藥公司建立了自己的銷售網絡,又以原三九德國公司國內貿易部為基礎組建三九商業連鎖公司,向綜合商社邁進。
建立自己的銷售網絡,使三九集團貼近了市場,了解了市場,進而大大開拓了市場,贏得了市場。1994年,三九集團通過自己的銷售網絡實現的銷售額達22億元,比其他渠道多1倍;1995年,在其他企業產品積壓嚴重、大量貨款被拖欠的情況下,三九集團的回款率反而上升,所以三九人認為南方製藥廠之所以有名氣、美國一些著名的跨國公司願意與三九集團合作,主要是看好三九機製和三九的銷售網絡。銷售網絡是三九集團在市場經濟大潮中搏擊取勝的法寶之一。
3.以名牌為中心的企業發展戰略
建廠之初趙新先總經理就提出:“沒有創造出自己的拳頭產品,沒有自己的知名品牌,是不可能在市場上長久生存的,世界上可口可樂、索尼等大企業,哪一家沒有自己的著名品牌?”正因為意識到著名品牌是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取勝的法寶,是企業求生存,爭發展的銳利武器,三九集團開始實施名牌戰略。在推出第一個產品——“三九胃泰”時,首先是千方百計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保證產品質量,同時,不失時機地進行廣泛宣傳,創牌子。通過市場創名牌,依靠法律護名牌,科技進步固名牌,嚴格管理造名牌,在國內市場創出了“999”這塊著名品牌。根據北京名牌資產評估事務所評估,截止1995年底,“999”品牌價值為34.17億,進入全國十大品牌之列。其後利用名牌效應進行品牌擴攻,不僅形成中成藥、化學合成、生物工程藥和保健品等係列產品,還形成了酒、食品等係列產品,為集團化規模經營提供了市場競爭的有利武器。
(二)管理創新:不斷贏得新的競爭優勢
企業管理工作是現代企業一切工作的基礎。人們通常說辦企業要“三分技術、七分管理”,這充分說明了企業管理的重要性。
三九人正是看到了這一點,從80年代末開始就圍繞“抓管理,上等級,創國家二級企業”的目標,對照國家企業的升級標準,著重抓了企業的定額、標準化、計量、信息、崗位培訓等管理基礎工作和企業的計劃、技術、質量、設備、財務及營銷等管理工作,建立起了嚴格的經濟責任製,並於1990年跨入了國家二級企業的行列。這為南方製藥廠打下了很好的管理基礎。
隨著藥廠的飛速發展,規模迅速擴大,人員日益增多,1991年初黨委全麵分析了南方製藥廠90年代麵臨的形勢和任務,提出了用管理創新來贏得市場新的競爭優勢,繼續實行資產快速增值方針。從1991年開始三九集團圍繞加強質量管理、財務管理,人事管理,開展連續5年的“管理年”活動。
他們把抓質量管理與傳統計劃經濟的思路相區別,明確質量管理就是要圍繞實施名牌戰略,爭創名牌產品,走質量效益型的發展道路。
名牌的基礎是高質量,抓質量要以市場為導向,要與國際慣例接軌。
南方製藥廠從1992年開始在國內中藥生產企業率先與國際製藥業質量管理接軌,實施國際藥品生產規範。全廠在學習全麵質量管理的同時,普及GMP知識,並成立GMP推廣辦公室,負責實施GMP工作。首先,對藥廠各車間進行GMP改造,先後投資2300萬元,對原生產車間進行GMP改造,還投資7000萬元引進先進設備進行技術改造,使改造後的衝劑、丸劑、片劑、口服液、膠囊、軟膏等生產車間全都達到GMP標準的要求。同時使藥廠生產自動化水平大大提高,保證了企業質量的技術設備基礎和市場競爭中的技術優勢。改造後藥廠生產用工人數比前一年減少65%,從而使生產成本大大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