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維持短期營業資本需求,更加有效地支持應收賬款和存貨。
③確定銷售目標。創業者必須以謀發展為本。
④提高毛利率。主要通過改善定價或降低供應價格、直接勞動力等來影響已售產品的成本。
⑤更有效地經營企業。主要通過更有效地控製銷售開支、營業費用、行政開支等來實現。
⑥進行稅務規劃。
⑦提前規劃員工福利。
⑧進行靈敏度分析,計算財務可變因素對利潤的影響。
製作財務決算書是進行財務管理的第一步。要想對公司有前瞻性的管理,就應該提前進行相關的財務規劃,每個月都製作財務決算書。財務決算書的內容包括:現金流量表、資產負債表和所得表等。好的自動化會計軟件可以幫你製作好每個月的財務決算書。當然,如果你比較相信人工決算,也可以自己做或者交給內部的財務人員來做。
創業公司的生生死死是再尋常不過的事情了,但是在風口浪尖上成功賺到錢的公司也不少,其關鍵的一點就是決策要正確。創業者普遍以為一定要是大項目才會談到決策,要慎之又慎。其實任何事情隻要按照合理的優秀的理念一步步去做,成功就不會是那麼遙不可及的事。財務管理就是可以幫助創業者成為一個優秀的決策人的重要途徑。
2.創業預算要先行 → 財務預算
創業期間,做好財務預算是尤為重要的事。通過對公司內部的人力、財力、物力的統一計劃和調配,創業者可以對企業進行有效的監控,及時發現問題,糾正問題,一步步實現自己的階段性經營目標。
創業者在創業階段進行財務預算,預測公司的支出成本和業務收入,與其說這是一門技術,不如說是一門藝術。很多創業者都會抱怨:“這預算太麻煩了,還得建立有準確度的預算,我很多時間都耗在這上麵了,有時候還不見得能算得清。與其浪費這些時間,還不如去多談幾張訂單。”但現實是,如果你不能給公司製定出周密的財務預算,你對公司的資金把握度就很低。更關鍵的是,合理的財務預算對你的各種發展計劃和決策有決定性的幫助作用,也是公司保持正常運轉的基石。創業的過程本來就涉及很多細節性的問題,不能因為煩瑣就逃避。對於財務預算,創業者需要從多方麵考量,才可以有效地把控財務風險,製定發展規劃。
(1)預算成本,而不是收入
在創業的初始階段,預算成本要比預算收入簡單得多。比如我們在預算固定成本的時候,通常都會算上房屋租金、水電煤氣費用、員工工資、技術支持費、通信費、保險費等。同時,還包括一些變動的成本預算,例如已經銷售出的產品的生產成本、包裝成本、材料成本、運輸成本和人工成本等,這些都是可以通過基本的預算得出的。
創業者對成本進行預算的時候,不應該僅僅以已經支付的成本為準,還應該包括看不見的廣告成本和營銷成本,但是因為廣告成本和營銷成本常常會超過預期,所以這些成本就有必要乘以倍數進行預算。另外,因為保險費、法律谘詢費和其他費用沒有固定的支出安排,並且很可能會超出預算,因此最好也乘以倍數來進行預算。
(2)財務預算需要保守,也需要積極
你也許如多數創業者一樣,會時常在保守預算和積極預算之間徘徊不定,其實這是一種十分理想的預算狀態,因為這會讓你充滿動力,也能讓你在預算的過程中鼓勵別人。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從保守走向積極,說明預算的額度在增加。在增加的過程中,創業者必然會有“帶來發展”的心理。所以,你在進行財務預算的過程中就不能隻看到保守的現實麵,還應該適當地加入“膽兒肥”的元素。
我們一直在強調創業初期要以生存為主要目標,但這並不是讓創業者忽略理想主義,而完全在保守的前提下去製定財務預算。相反,在財務預算這個課題上,創業者至少應該製訂出一套在假定的積極狀態之下的發展計劃。通過製訂兩套開支和收入計劃,一套保守求生存,一套積極求發展,你就會讓自己在保守計劃的前提下,根據積極計劃中可預見性的成功,再放寬其中的一些預算。
比如,你的保守預算裏可能包含了如下內容:較低的產品價格、沒有營銷人員、每兩年推出一種新的產品或服務、單一的營銷渠道。而你的積極預算裏就可以包括如下內容:低價格的基礎產品、高價位的高端產品;多種營銷渠道;用績效來支付員工的工資,以增強員工的銷售積極性;第一年推出幾種基礎的產品或服務,第二年可能會有至少三種或者更多的產品或服務推出。隻有將你想要做大做強的正麵能量釋放出來,製定出具有雄心壯誌的預算,才有可能在保守生存的立場上產生更大的可預見性突破。
(3)檢查預算的比率,保證計劃的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