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現在的創業類型來看,貿易型、服務型和銷售型的比較多。因為技術型的企業必須具備強大的技術背景,生產型的企業則要有高投入,隻有貿易型、服務型和銷售型的企業相對來說投入不是很高,並且市場還可以再加以細分,以小博大的勝出幾率也會相對高一些。所以,我們這節關於公關的內容,主要偏向於這三種類型的企業。創業企業的公關內容可以分成三部分:企業內部關係、企業外部傳播、努力拿下訂單。
為什麼首先要談企業內部關係呢?有些創業者可能覺得這跟“先做了再說,不做實事永遠也成不了老板”的說法好像不太一樣。大多數人一提到公關,想到的就是對外關係的拓展,而忘記了先顧好自己的大本營、管好自己的後院。所謂“打鐵必須本身硬,係好鞋帶再跑”,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很多創業者在剛創業的時候,沒有想到更好地協調內部關係,從一開始就注定了從內部崩潰的結果。當然,“先做再說”是原則,但這個“做”不僅僅是關於產品的業務,還包括了公關事宜。
內部公關關係的基礎是法務問題,這其中包括企業章程、知識產權、合同協議等。當然,這些東西通常都會有現成的方案,我們不能忽視。因為這是一切公關活動的基礎,是未來處理各種內外事務、避免問題產生、樹立企業形象的前提。
在法務的基礎之上,首先延伸出來的內部關係就是創業者和員工的關係。沒有好的老板和好的員工,我們連家門都看不住,更不用說去做公關了。因為老板和員工是公司業務的最早知悉者,若老板和員工的關係不好,就容易導致“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裏”。
一般創業者不會有很多的廣告預算,因為一小塊的媒體宣傳位置都動輒上萬元,所以借力打力的公關是絕對少不了的,傳播形象的公關正好適合創業者來使用。
(1)社交活動
創業者或者重要員工要多參加一些社交活動,如沙龍組織之類。名片最好做出個性化,讓人容易記住。其在形象上要專業,即便不是西裝革履,也要商務休閑。
(2)媒體采訪
媒體采訪包括創業雜誌和其他媒體渠道的采訪。創業者接受媒體采訪並不是單純為自己的產品做廣告,而是重點宣傳公司形象。因此,如果有機會的話,創業者即便再忙也要抽出時間。那些采訪通常不會花你很多錢,你提供給對方素材,你也獲得了被采訪的機會,這些媒體采編人員就是你的免費公關宣傳者。
(3)公益活動
適當地參加一些公益活動,對公司形象的樹立也是很有好處的。善良是最打動人心的,你做了好事,傳播得快,就達到了宣傳的效果。當然,我這麼說絕對不是讓你打著公益的旗號去行廣告之實,而是說你在做公益的同時,也是在做公關。因此,如果有公益活動,處在創業期的老板都應該積極參與。退一萬步講,即便沒有達到預期的公關效果,這對你的身心也有好處。當然,最好叫上客戶一起參加,投資未來、投資公益、投資智力,還有比這更好的話題嗎?
(4)公共演講
一對多的演講是迅速樹立個人形象、企業形象的最好方式,這種方式可以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培養一定數量的粉絲群。有了追隨者,業務就會隨之而來。如果你做的是關於培訓方麵的公司,就更應該采用這種方式。羅永浩、古典老師,他們都是這樣建立起個人品牌、公司品牌的。
(5)借勢提名
蒙牛企業在剛剛起步的時候,伊利是當時內蒙古地區最大的乳製品企業。處於萌芽階段的蒙牛,在很多宣傳和公關活動上,都尊稱伊利為老大——這原本就是眾所周知的事情——但是在尊稱伊利為老大的時候,蒙牛還給自己戴上了“第二名”的帽子。這樣既能夠借助伊利提升自己,又避免了妄自尊大,可謂一箭雙雕。
很多企業都會跟各類媒體和各級政府聯合進行形象宣傳活動,若你能夠想辦法參加這樣的活動,就等於是借助大企業將自己的形象和地位推上更高的台階。或者在對某大型企業的肯定之下,明確自己“向對方看齊”的目標,這樣對企業的形象提升也是有很大的幫助的。